中國品牌展會圓桌會5月3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領導、業界專家和國內政府主導的大型品牌展會代表出席了會議。2017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組委會副主任、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倪躍剛以東道主的身份出席會議并致辭,他表示會展業已成為構建現代化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平臺,做大做強會展業,發揮會展業平臺作用,對促進經濟貿易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品牌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工具,是會展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國際會展市場競爭中,展會的品牌化發展,既是會展產業發展的重要的趨勢,又是國家推進會展業發展的一項戰略手段。” 倪躍剛介紹說,京交會自誕生之日起,就定位為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平臺,是全球唯一涵蓋服務貿易12大領域的綜合型展會;2014年中央把京交會定位為機制性大型涉外展會;2015年1月國務院(8號文)進一步明確京交會是中國服務貿易龍頭展會,同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發〔2015〕15號);今年4月國務院同意將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作為京交會執行機構,對于如何更好履行國家對京交會賦予的使命,打造京交會品牌,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經過四屆的培育,京交會已在國內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前四屆京交會累計參展企業7500多家,173個國家和地區的到會客商56.2萬人次,實現意向成交額3217.1億美元,39個國家或地區舉辦了66場展覽展示和54場專題推介活動,近百個國際組織及商協會組團參展參會,充分展示出了京交會的品牌效應。
倪躍剛指出,目前中國會展業呈現出多層次、全方位發展態勢,實現會展業的品質化,創造與中國經濟發展、與中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會展品牌,已成為擺在業界同仁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倪躍剛強調,研究表明,會展業已從規模化發展逐步轉向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信息化,顯現出強大的關聯效應和經濟帶動作用。這標志著中國會展業將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整合期和品牌建設的黃金期。展會的品牌化發展,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經驗。比如,德國高度關注展會的品質化發展,將展會規劃、創意、組織、實施,乃至展會品牌資產培育,植入到系統工程理論之中,加以科學運作,取得了矚目成果。同時,我們也要善于從國內同行中學習成功經驗。愿意和來自全國各地博覽局的同志,還有相關業內專家多學習,希望大家能圍繞展會品牌發展,特別是政府主導型展會的市場化運作和品牌資產的培育進行深入探討、廣泛交流、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