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中心要承擔特殊使命?聽國企委員的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對城市建設也是一次考驗。我認為需要強調‘韌性城市’的建設理念,提升城市面對風險的快速應對能力、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表示。
建設韌性城市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韌性”和“韌性城市”是目前國際社會在防災減災領域使用頻率很高的兩個概念。在國內,韌性城市尚還處于起步階段,怎樣加快韌性城市的建設,提高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馮遠委員稱,韌性城市代表著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災害發生時,韌性城市能通過一定的方式抵御、吸收和化解外界對其產生的影響,保障自身功能正常運行。
“建設韌性城市,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應當從政策制度、工程技術、社會管理、文化觀念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構建?!瘪T遠委員建議,加強韌性城市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和城市發展需要的韌性城市基本理論、指標體系、規劃方法和相關建設管理及技術標準;將韌性城市理念貫穿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運維的全過程;提升政府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通過應急救災演練、媒體宣傳等途徑,提高公眾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城市“免疫力”
被問到,今后我國城市的公共設施建設如何更好的為民服務時?馮遠委員表示,首先在國土資源城市總體規劃中,應包括防疫應急場地規劃、防疫應急物資規劃、防疫應急人員規劃等;其次有針對性的將一些設施納入應急場所范疇,例如這次的方艙醫院,可根據城市特點和人口規模,規劃一些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作為疫情期間改造用途使用;再次對于新建醫院,將其建設成為“日?!?“應急”相結合的公共設施,增強應急轉換能力。
這次兩會,馮遠委員還帶來了《關于加強執行住宅使用說明書制度的提案》。她建議,完善住宅使用說明書的制度并加強監管;編制說明書標準化示范文本;加大對說明書制度的宣貫力度。
信息來源:人民網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