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業應主動站在重啟英國經濟的前沿
——專訪《展覽世界》總編保羅?科爾斯頓
當英國最大會獎出版商Mash Media Group媒體旗下《展覽世界》總編保羅?科爾斯頓介紹了英國展覽業的基本面貌。
每年吸引900多萬名展會觀眾
據官方統計,廣義上的英國活動產業對英國經濟的價值每年約為700億英鎊,提供70萬個就業機會。2019年,商務活動參與者在英國直接支出超過310億英鎊。作為活動產業的一部分,英國展覽業每年為英國經濟帶來110億英鎊的貢獻,直接或間接提供11萬個就業崗位,經濟效益明顯。英國本土舉辦的展覽會每年吸引900多萬名觀眾和近18萬名參展商。
會展基因在英國根深蒂固
保羅?科爾斯頓自豪地指出,英國有大量高質量的、多樣性的專業展覽場所,以及適合舉辦世界級活動的歷史建筑,從溫布利體育場等體育館,到皇家園藝館等歷史性建筑,再到倫敦ExCel會展中心和伯明翰國家會展中心等現代化的地標性展覽館……應有盡有。此外,蘇格蘭格拉斯哥以巨大而奇妙的校園博覽館而聞名,而威爾士最近有一個新的國際會議中心開業。
更重要的是,英國會展行業還擁有眾多經驗豐富、富有創意的服務供應商和主辦方,許多總部位于英國的展覽主辦方也把英國成功的母展復制到了世界其他國家,包括英富曼會展集團、十媒展覽公司、蒙哥馬利展覽集團、塔蘇斯集團等。保羅?科爾斯頓補充道:“世界上許多大型知名會展場館以及展覽公司的領導層都有英國人。我相信,會展基因在我們英國是根深蒂固的。”
英國展覽從業者的尷尬:身份歸屬
“展覽的存在不是為了服務于展覽業本身,而是為了服務于其他行業。我們是無私的勞動者!”保羅?科爾斯頓評論說。耐人尋味的是,盡管展覽業是許多行業繁榮昌盛不可或缺的推手,但在英國,展覽從業者卻遭遇了身份歸屬問題:會展行業缺乏一個標準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
這意味著從業者存在著行業歸屬問題,例如政府會把石油展的舉辦團隊視為能源行業工作者,這導致了展覽行業的話語權問題。由此帶來的后果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會展行業首先停滯,而且幾乎將是最后一個重新開放的產業,好似憑空消失了一樣。
對此,保羅?科爾斯頓回應說,“在疫情中我們傳遞的信息一直是:英國的展覽業絕不能坐等政府的支持和援助,而應該主動站在推動英國經濟走出危機的前沿。”
“疫后第一展”舉辦時間還遠未確定
保羅?科爾斯頓表示,英國政府一直非常謹慎,英國的“疫后第一展”舉辦時間還遠未確定。不過,保羅?科爾斯頓透露,英國政府近日終于初步設定了會展業重新開放的日期,即2020年10月1日,前提是疫情不再反彈,而且主辦方要遵守行業努力制定的安全和衛生規定。
保羅?科爾斯頓認為,會展行業的恢復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是舉行小型會展活動試水,確保一切順利進行。與此同時,會展行業協會也將保持密切關注,督促主辦方遵守新的衛生和安全標準。
保羅?科爾斯頓最近也很高興地在雜志中報道了4月份在中國舉辦的湖南車展的情況。他確信,英國已經從這個案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信息來源:中外會展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