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展覽中心所在地已是城市觀光游的一站,也是這座城市的名片。
結束對法蘭克福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展覽會的采訪已有一個月時間。每當有同事和朋友問起我此行的感受,總會讓我回憶起法蘭克福這個城市所流露出的濃郁的會展氛圍。作為歐洲乃至全球著名的會展城市之一,法蘭克福領先的辦展理念以及從細節之處體現出的周到和專業,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對于這座會展城市的印象,從坐上由法蘭克福國際機場駛發的出租車那一刻開始。
細節之處彰顯專業
也許是因為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的公共交通四通八達,迅速分散了抵達的客流行往城市的各個角落,因此經過10多個小時的夜航飛行后,我幾乎沒花任何時間等候,就迎著早上明媚的陽光坐上了出租車。司機迅速駛入高速公路前往市區,匯入了周一上班高峰時段的車流。車行時而緩行,卻不擁堵。長著南亞面孔的司機一邊聽著印度風格的音樂,一邊主動搭訕:“你是來看展覽會的嗎?從哪里來?”我答道:“北京。看來到法蘭克福旅行的人很多都是和展覽會有關的?”短暫交談中,不知不覺就到了酒店門口,前排中央后視鏡邊緣的電子計價器隨即跳出一行紅字。當接過司機遞過來的手寫發票時,我驚訝地發現,紙的背面恰好是此次邀請我前來采訪的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的平面廣告:推介在莫斯科即將舉辦的一個展會項目。廣告語“Meet you in Moscow!”赫然在目,下邊一大一小兩個圓臉套娃在紙上閃動著長長的睫毛,右下角是一行小字:We make markets. Worldwide.(我們開拓全球市場)。
在展會期間,酒店入住率通常很高,所以我對上午10點到達后能否順利入住并沒有太大把握。幸運的是,主辦方細心安排好了每個環節,使我沒有感到任何不便。在隨后幾天的采訪中,我對德國式的專業與嚴謹的做事風格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也對主辦方的工作細致和周到感到由衷的欽佩。此次應邀前來采訪法蘭克福產業用紡織品展的記者共來自60多個國家,被分別安排入住在三家酒店,但都距展館僅約半小時步程。在入住后不到兩個小時,我準時在酒店前臺取到了記者證和采訪日程表,隨即趕往展館,參加當天下午專為國際媒體組織的“Photo and Press Tour for the internatinal Trade Press(國際媒體記者攝影之旅)”。這個活動是在展會開幕前一天舉行,由主辦方引領記者們走訪部分參展商的展位,幫助媒體預先了解一些最具特色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并為現場拍攝提供便利。由于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們抵達法蘭克福的時間不一,因此為了趕上這個難得的采訪良機,隊伍中還有下了國際航班就拖著行李直接來參加活動的記者,敬業精神足以可見一斑。
專業媒體間的“PK”
國際性的專業展會也會聚了國際媒體大家庭。在記者們的參觀過程中,每當有德國參展商用母語向記者團介紹完參展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時,隊伍中便有記者大聲要求:“English again, please!(請用英語再講一遍!)”引來隊伍中的一片笑聲,合理要求被欣然得到滿足。當參展商介紹完畢分發資料時,等待索取的記者隊伍也分成了英文版、德文版兩大陣營。偶爾遇到現場的英文資料數量不夠時,隊伍中的一位美女記者便盡顯優勢,從參展商手中將西班牙語資料盡收囊中,嘴里一邊嘟囔著“太好了,沒問題”,使語言優勢在媒體間的競爭中盡顯無疑。在索取英文資料的隊伍中,我認識了同住在一家酒店的芬蘭記者Tuula。
Tuula來自赫爾辛基,是一家建筑行業的專業雜志記者。在采訪展會之余,她時時不忘在鏡頭中捕捉一些城市街頭的當代建筑,為自己的雜志積累圖片素材。雖然使用的是數碼卡片機,但拍攝效果卻不亞于使用單反拍出來的鏡頭效果,在我看來甚至可以作為專業雜志的封面,令我暗自贊嘆她取景構圖的專業視角與拍攝技巧。Tuula說,德國只有在法蘭克福才有如此密集的摩天大樓,然而鏡頭中的古典建筑與現代建筑的和諧共存,毗鄰而立,在她眼中也成為法蘭克福的城市魅力所在。
在幾天的工作中,有高強度的采訪與媒體之間的專業競爭,當然也有愜意輕松的時刻。新聞中心是各國記者們在展會期間工作、聚會、交流的大本營。白天,這里的書架上提供多個語種的新聞稿和參展商資訊供免費索取,工作區網絡電腦設施齊備,為記者高效工作提供充分條件;到了每天下午5點至6點,是主辦方為媒體特別安排的“Happy Hour for journalists(記者歡樂時光)”。每到此時,大家結束了一天的采訪,在此小聚交流收獲,舉杯暢飲,場面熱鬧非凡。來自瑞士的約科布·繆勒公司的Roland博士強烈推薦我去參觀一個展位上新推出的紡織可追溯標簽新技術;旁邊的兩位球迷記者在聊著德國門興格拉德巴赫與西班牙皇家馬德里;來自澳洲的Dawn則訴說著她從悉尼長途飛行到法蘭克福途中,在阿布扎比轉機經歷的47℃灸熱高溫……在這里,我驚喜地遇到了與報社在上海有合作項目的英國媒體記者團隊。這一刻,我不僅感受到作為國際媒體大家庭一員的其樂融融,也強烈感受到媒體交流的廣闊空間。
記者證=公交車票
記者證是保證采訪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證件,沒想到在會展城市法蘭克福,它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功能——公交車票。
其實不僅是記者證,在所有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在當地主辦的展會專業觀眾的證件上,都對免費乘坐公交系統作了說明:在展會期間,可憑證乘坐德國公交網絡運營商美因茨交通公司(RMV)的公交線路,限二等座。這種特別的設計,使不熟悉當地城市的外來參觀者省卻了辨認識別德文車站名與使用自動售票機的麻煩。不僅如此,我還發現,在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站臺上,凡是到達法蘭克福展覽中心的線路,站牌上都會在線路旁邊標有展覽公司的LOGO,提示你可以乘坐此線路到達展館,讓人不得不佩服這座會展城市強大的服務功能與細致周到。
短暫的三天采訪,構成了我對法蘭克福的城市印象。十分喜歡CCTV紀錄頻道的一句廣告語——路為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此篇就當作我地圖上的法蘭克福一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