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舉辦大型展覽及會議、考試、演唱會、雜技團、馬術項目的亞洲博覽館,打入廠商會香港服務名牌選舉決賽。其首席策略總監(jiān)劉小慧指,隨港珠澳大橋開通,亞博館將發(fā)展新的“一會兩地”展覽模式,增加資源配套,推動本港展覽業(yè)及旅游業(yè)。
亞洲博覽館踏入10周年,劉小慧指亞博館將理念定為“敢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共贏”,以面對鄰近發(fā)展地區(qū)展覽場地的競爭。
港珠澳大橋 產協(xié)同效應
近年廣州、深圳、臺灣及新加坡展覽場地不斷增加,特別是其面積、酒店配套及政府支持都比香港高。劉小慧承認競爭激烈。要提升香港展覽業(yè)的競爭力,需有多元化創(chuàng)新及完善配套,吸引展覽商來港參展。
劉小慧指港珠澳大橋開通,香港與粵西、特別是珠海的連系將會更為緊密,屆時由亞博館出發(fā),前往澳門或珠海只需20分鐘。所以博覽館亦考慮發(fā)展全新的“一會兩地”展覽模式。顧名思義,即是同一場展覽分別于香港及珠海舉行,有助提升香港展覽業(yè)的競爭力。
亞博館已與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共享宣傳及客戶資源,促進兩地會展交流及培訓。她續(xù)稱,兩地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協(xié)力者。香港有舉辦大型國際商務博覽經驗,亦有旅游及購物景點;而珠海鄰近內地工廠地區(qū),“參觀展覽的同時,既可于香港購物游玩,亦可到珠海視察廠房,對兩地都是雙贏。”
帶動人流 促進經濟發(fā)展
她強調,展覽業(yè)不單是展覽,而是帶動更多人流來港消費。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經濟貢獻研究報告,估計2015/16年度亞博館為香港帶來272億港元經濟效益,較2010年增加1倍以上,提供44,700個工作職位,帶動旅游業(yè)及零售業(yè)。
亞博館早前亦與旅游業(yè)界合作,推出博覽旅游套票,吸引更多海外高端消費旅客,包括珠寶展的海外參展商及買家、SAT考試的家庭旅客等。她以早前于亞博舉行的美國SAT國際考試為例,每年都有大量海外學生來港應考,而他們一般與親友留港數日,亞博視他們?yōu)樯虣C,提供旅游景點門票、住宿及餐飲配套。“亞博全年參觀及到訪人次估計超過400萬,他們不只是參展,還會順道到鄰近大嶼山游覽,刺激旅游消費。”
求創(chuàng)新 頒獎禮商品展齊舉行
除了面對海外場館,亦有灣仔會議展覽中心,但劉小慧不視之為競爭對手,而是互補不足的合作伙伴。她認為會展多舉行商業(yè)及金融會議,以及高端展覽。而亞博館因較年輕,而且場館大及樓底高,反而多了創(chuàng)新空間。
亞博館場地使用率近年不斷上升,2015/16年度預計舉辦超過300個大型博覽活動,全館爆滿日子全年超過60日。
劉小慧指亞博館前衛(wèi),愿意引入不同元素及特色展覽,如國際音樂劇《歌聲魅影》、雜技團、甚至是馬術障礙賽,將亞博館變?yōu)轳R廄、練習場及可容納2,500名觀眾的主賽場。“我們會引入更多創(chuàng)新及潮流活動展覽,近年亦多舉辦科技展。”
舉辦韓國音樂頒獎禮的同時,同場舉行韓國品牌商貿博覽,引入韓國時裝及化妝品牌參展。
她強調,辦展覽不能一成不變。如與韓國娛樂公司CJ Group合作,于舉辦音樂頒獎禮Mnet Asian Music Awards(MAMA)的同時,舉行韓國品牌商貿博覽,“上年是以B2C形式,今年則是B2B。變成不只是頒獎禮,還能作產品推廣及商貿配對,吸納其他品牌用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