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以“融合的工業——互聯協作”為主題的2018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工博會)拉開帷幕。
創始于1947年的漢諾威工博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展以及觀察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窗口。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當晚的開幕式上說,創辦70多年來,漢諾威工博會體現著進步和創新,反映著未來工業的發展趨勢。
默克爾說,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十分活躍,德國將重點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到2025年,德國整體的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增至3.5%。
今年的工博會吸引了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參展商,主賓國為墨西哥。展會聚焦人、機器和信息技術如何進一步融合協作,即“工業4.0”所描繪的未來工廠的發展方向。其中,人工智能、協作機器人、前瞻性維修、工業4.0的安全與標準、能源智能化、平臺經濟、國際合作等是各方關注的重點。
本屆工博會來自中國的參展商數量僅次于東道主德國,航天科工、華為、海爾等一大批優秀企業將展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能力和成果,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投資中國展區、中德智能制造論壇、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會議等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務實對接。
本屆漢諾威工博會將持續至27日。
新聞連線
財經觀察:“工業4.0”邁向下一步——2018年漢諾威工博會看點前瞻
新華社德國漢諾威4月22日電 財經觀察:“工業4.0”邁向下一步——2018年漢諾威工博會看點前瞻全球工業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代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路線的“工業4.0”已走過7年的發展歷程,下一步將邁向何方?將于23日至27日舉行的2018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工博會)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展,漢諾威工博會是德國“工業4.0”的原點。2011年,德國首次在工博會上公開推出這一概念,核心是通過不同技術和要素融合,對工業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孕育出涵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智能價值鏈,使靈活的個性化生產成為新標準,降低資源消耗,從而帶來生產的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今年的漢諾威工博會以“融合的工業——互聯協作”為主題,這是其連續第6年將主題設定在“融合的工業”框架下,基本與“工業4.0”的發展脈絡同步。
據主辦方德意志會展公司介紹,今年工博會吸引了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參展商,展會核心關注人、機器和信息技術如何進一步融合協作,即“工業4.0”所描繪的未來工廠的發展方向。
機器人與工人配合協作,工人佩戴增強現實(AR)眼鏡獲取實時信息,機器通過學習自我優化……“未來的工廠是一個以人為中心、(人與機器)共同思考的工廠?!钡乱庵緯构径聲飨s亨·科克勒在歸納今年工博會看點時說。
他強調,新的網絡組織將“工業4.0”提升到新水平,本屆工博會將集中展示如何通過加深工業互聯創造新的業態、就業崗位和商業模式。
打開工博會的官方網站,除了“工業4.0”,記者看到展會關鍵詞還包括人工智能、協作機器人、前瞻性維修等。科克勒表示,今年展會反映出的一個重要趨勢是人工智能在數字工廠中的廣泛應用,機器學習和智能機器人將成為工人的通用工具。此外,人們在漢諾威將看到史上最多的工業輔助系統應用,這些應用將進一步減輕工人勞動負擔。
此外,圍繞“工業4.0”的安全與標準、平臺經濟、國際合作等也是本屆工博會的關注重點。
據介紹,今年的工博會首次設立工業安全專題展區,展示和探討數字工廠里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的標準將作為展會期間多場討論會的重點,以尋求更加廣泛高效的互聯化工業生產。谷歌、蘋果等信息技術企業打造平臺經濟、重新定義B2C市場的邏輯也被工業企業所借鑒,西門子等公司將在工博會上展示開放的工業云服務平臺,反映“工業4.0”的應用普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全球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德國“工業4.0”的發展依賴國際合作,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本屆工博會期間,投資中國展區、中德智能制造論壇、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會議等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務實對接。今年,來自中國的參展商數量僅次于東道主德國,航天科工、華為、海爾等一大批優秀企業將亮相工博會,展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能力和成果,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