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日前在意大利威尼斯開幕,金獅獎最佳國家館花落首次出征的巴林王國。由于本屆雙年展倡導讓建筑以外的人也來參與這一盛事,許多國家館都是帶著跨界組合出征,中國館當天也迎來以跨界藝術家身份參展的中國導演樊躍和王潮歌的最新作品《風墻》。
巴林王國首次參展獲大獎
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為今年獲得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譽的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筑師妹島和世(KazuyoSejima),其指定“人們相遇于建筑”為本屆展覽主題。雙年展開幕后,金獅獎揭曉了最佳國家館和最佳項目獎。其中,巴林王國國家館被評為最佳國家館,日本建筑師石上純也(JunyaIshigami)則獲得金獅最佳項目獎。
據介紹,巴林王國國家館參展的項目是海邊漁民的建筑。巴林王國館是由建筑師NouraAl-Sayeh與FuadAl-Ansari所策劃的,展覽包括3間巴林漁民的傳統木屋,旨在通過建筑的語言呈現出巴林海岸線的變遷。威尼斯雙年展評委這樣評價巴林王國館:“這個項目非常好,代表了這個國家對于其迅速變化的海岸線的自我反思。”據悉,這是巴林王國第一次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獨特的建筑風格可謂一鳴驚人。
中國以“約會”回應“相遇”
妹島和世在開幕式上稱:“本屆展覽將展現多元的建筑理念,希望展覽幫助人們與建筑建立起聯系,從而幫助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系。”為此,52個參展國中不乏跨界組合參與進行多元化建筑理念的闡釋。例如,西班牙的參展隊伍就由建筑師、工程師和音樂家組成,中國的參展團隊也是一支跨界團隊。
此次中國館主題為“來此與中國約會”,與本屆展覽主題“人們相遇于建筑”遙相呼應。中國館策展人唐克揚強調,該主題旨在讓每一位“赴約”參觀者從受邀到赴約,以及使用這所建筑時的感受過程,都能感受和了解中國建筑文化中的“開放性”和“寫意性”。開幕后,有6名藝術家為中國館帶來了最新作品:以跨界藝術家身份參展的中國導演樊躍和王潮歌帶來了他們的最新作品《風墻》,強調“觀眾在不經意間發現的空間無垠的動態”;建筑師朱锫的裝置《易園》是以景觀的方法處理建筑,打造光線變幻的園林式空間;景觀建筑師朱育帆的《流水印》靈感來自中國古代的流杯亭,以不銹鋼板鑄造了一個廣場式開放空間。以上3套作品雖然形式各異,但都隱喻了不同文化、人群、思想交流的場所和可能性,切合了本屆雙年展的總主題“人們相遇于建筑”。
此外,展覽還選擇了兩位以“人和空間”為創作對象的藝術家的作品:徐累的《照會》和王衛長的《臨時空間》。中國館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則是以“約會的建筑”為題的幻燈展覽,展現中國各式各樣獨具特色的建筑景觀,將遠在萬里之外的建筑“搬”到了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