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舉辦展覽和建設展館熱度不減;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新一輪展覽場館建設的熱情又空前高漲。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統計工作委員會對全國102個主要經濟城市和會展活躍城市的調查統計顯示,2012年上述城市共有展覽場館245個,總面積1528.6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場館230個,面積1364.62萬平方米,在建展館10個,面積104.9萬平方米,另外還有計劃待建項目5個,面積59.08萬平方米。
中國已經成為真正數一數二的展覽館大國。
與早先展覽場館建設相比,新一輪展覽場館建設熱潮具有單體規模大、涉及范圍廣泛和建設方式多樣等特征。從單體建設規模看,早先展覽場館建設單體面積大體以千、萬平方米計,最大規模的也就10萬平方米左右,而新一輪展覽場館規劃建設動輒20萬、30萬、50萬平方米,規模十分宏大;從涉及范圍看,新一輪展覽場館建設不僅僅涉及城市政府,一些中央政府部門及直屬機構和省市縣級政府也參加進來了,上海、天津、重慶、北京四大直轄市率先,很多大中城市垂范,一些縣級城市也不甘落后;從建設方式看,新一輪展覽場館建設更是花樣百出,靈活多變:既有中央機構單干,又有中央地方合作;既有政府規劃建設,又有政府企業合作;既有政府協調企業運作,也有市場調節企業籌建。
另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統計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102個統計城市共舉辦展覽7083個,展出面積8466.7萬平方米。而被調查城市展館總面積為1528.6萬平方米,這意味著全國已建展覽場館每平方米在2012年平均可以有6.2次使用機會,相當于每個場館有6個展會,而且是全館規模,相當于每兩個月才有一個展覽會。這樣的利用率本來就不樂觀,如果考慮到一些展覽活躍城市,展覽場館供不應求,每年舉辦數十,乃至上百展會;那么,另一些城市展覽場館的利用率低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我曾經對城市展會下過一個定義:城市展會是以城市展覽設施為依托,以城市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和文化傳承為條件的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城市特定產業基礎和市場消費需求是城市會展發展的決定因素。在這里有兩層含義:首先會展作為一種部門經濟是城市經濟獨有的產業形態,會展具有自己必備前提條件和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會展優勢和展覽資源,不同城市因地制宜發展自有特色的會展經濟很有必要,但不必按行政區劃成立機構,來規劃、協調、管理會展行業。其次,城市會展基礎設施是會展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舉辦大型會展活動沒有大型場館設施不行,但不等于有了大型會展設施就一定能推動會展經濟發展。會議或者可以招徠,節慶也許可以打造,但展會絕對難以打造。沒有必要的經濟、市場和產業支撐,展會很難打造,即使強力打造,也難以長期維持。
因此,各城市在規劃自己會展基礎設施,特別是展覽場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謹防虛火,要量體裁衣,將建設規模控制在自己會展資源基礎上,切不可將希望建立在所謂“招商引展”基礎之上,栽下梧桐樹,不一定引來金鳳凰。“循環型展會”資源有限,競爭激烈,每個具體城市可實現的機會有限;即使爭辦成功,也不知多少年才有一個輪回。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風險太大??陀^現實地規劃自己的會展經濟,實事求是地建設會展設施,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