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粵港澳大灣區會展業駛入快車道?
發布時間:2018-07-02 更新時間:2018-07-02 作者: 點擊次數:55651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呼之欲出,灣區內會展業將迎來發展契機。經濟總量、產業總量提升會推動會展業的發展,廣州、香港和深圳一如既往地起著引領作用,同時帶動灣區內其他城市以及會展之外的產業發展。在二期項目建成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會展中心,屆時又會影響到灣區乃至整個中國的會展行業發展。無論如何,粵港澳大灣區會展業的競合正在加速。
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會展業發展情況看,各個城市定位有所不同,廣州是經貿會展中心城市,深圳更多立足科技文化,東莞和佛山立足制造業,香港立足貿易。
隨著近日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地下室全面封頂,這個一期工程建成后展覽面積將為亞洲最大的會展中心離竣工更近一步。
招商蛇口是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建設運營方之一。在書面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招商蛇口稱,深圳會展灣項目作為一個產業運營項目,將通過會展產業的“城市加速器”功能拉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加速深圳產業升級、區域開發和國際形象提升,契合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融合的大戰略。
不僅是深圳,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呼之欲出,灣區內的會展行業也將迎來發展契機。在受訪專家看來,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在二期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會展中心,影響到灣區乃至整個中國的會展行業發展,此外,會展行業發展對推動商務旅行、金融法律服務等上下游產業也能起到推動作用,對灣區內城市而言,合作應該是基調。
灣區會展量質雙升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展覽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境內舉辦展覽會面積最多的城市中,排名前三的省或直轄市依次為廣東省、上海市和山東省。
其中廣東省展覽面積達1818.82萬平方米,約占展覽面積全國占比約為7.63%。廣州市在2017年舉辦的展覽面積為976萬平方米,共662場,深圳市展覽面積為325.44萬平方米,合計114場。緊隨深圳之后的則是東莞,2017年,東莞展覽面積為300萬平方米,合計64場。
此外,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統計數據顯示,澳門2017年舉辦展覽活動51項,盡管數量上較2016年減少4項,但是入場人次上升7.2%至160.8萬人次,此外,同屬會展業的會議活動舉行1285項,同比增加90項,參會人數也上升39.3%至24.5萬人次。
在2016年之前,灣區內的會展主要還是以廣州、深圳和香港為主,但隨著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國際傳播暨中國(廣東)企業走出去論壇等多個國際會議在2017年于珠海舉行,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也將于2018年在珠海舉辦。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會展行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呈現出展覽數量和質量一并增長的態勢。
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中,廣州、深圳入選2017年“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佛山、東莞和中山則入選2017年“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
會展是城市乃至國家對外展示自己的名片,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會長劉松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就像G20對杭州、金磚峰會對廈門、上合組織峰會對青島以及財富論壇對廣州,這都是通過會展的平臺來樹立城市名片的例子。
劉松萍指出,從大灣區整體會展業發展情況看,各個城市定位有所不同,廣州打的是經貿會展中心城市,深圳可能更多立足科技文化,東莞和佛山則立足制造業,香港更多地是立足貿易方面。
這使得灣區內城市的會展各有特色,例如,廣州有以廣交會為主的商貿類展會,深圳有以高交會、文博會為主的科技文化類展會,東莞有加博會、模具展為代表的工業技術類展會。
但劉松萍也表示,這只是一個基本的定位,在城市實際發展會展業時,各種類型的展會都存在,無論怎么樣,立足產業基礎、立足城市特色以及關注市場需求,是必然的要求。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羅秋菊則認為,目前大灣區內的會展還是會集中在廣州、香港和深圳三個城市。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的會展長期在會展位居前列,展覽充當的是一種設計、研發、營銷的作用,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香港一部分專業展、產業展示轉移到了境內。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的提升,羅秋菊說,按照整個會展行業的發展規律,經濟總量、產業總量提升也會推動會展行業的發展,那么廣州、香港和深圳會起引領作用,同時帶動其他城市以及會展之外的產業發展。
需要競爭 合作為基礎
之所以要發展會展行業,在于其能夠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和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根據會展產業的經驗,其作為一項新興的城市服務行業,能夠帶來規模龐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影響面廣、關聯度高,對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明顯。一般認為,會展經濟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直接和間接拉動效應可達1:9,即如果會展業的直接收入為1,其對交通、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帶動收入為9。
會展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非常顯著。以珠海市會議展覽局2018年發布的《2016年珠海市會展業發展報告》數據為例,2016年珠海市會展業直接、間接經濟效應134.04億元,占全市GDP6.02%。而發展比較成熟的香港,根據香港貿發局數據,2014年展覽業為香港經濟帶來約529億港元收入,約占香港本地GDP的2.3%。
但會展業的發展需要足夠面積的會展場館,以及完善的配套。招商蛇口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材料中顯示,會展場館面積不足成為限制深圳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醫博會、高交會、家具展等展會受此影響,多年無法擴張規模,甚至外遷。同時,大量優質大型展會無法舉辦。
為此,深圳在《深圳市城市建設與土地利用“十三五”規劃》中,將加快建設國際會展中心寫入其中。招商蛇口董事長孫承銘此前曾表示,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項目并不僅僅是一個房地產項目,而是一個產業項目。通過國際會展中心來拉動會展業、旅游業還有上下游相關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契合國家推動自貿區、深港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大戰略。
招商蛇口也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將會在深圳會展灣項目落地其“前港-中區-后城(Port-Park-City,PPC)”的綜合開發運營模式。作為城市和園區運營服務商,招商蛇口在這個項目不僅僅是開發建設,更重視下一步的運營。
招商蛇口指出,國際會展中心將是灣區經濟的一個爆發點或起始點,招商蛇口將聯動其在前海片區和會展灣片區的建設,與政府在園區開發與運營、社區開發與運營、城市更新、產業投資、合作招商等領域加強合作。
灣區內的其他城市也不甘落后,希望在快速發展中的會展產業中分一杯羹。珠海市在2017年宣布正式動工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項目,佛山市也出臺推動會展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市年展覽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
澳門也在2017年舉行“國際電信聯盟SG16年會”前,為內地參會者辦理“會展簽注”。會展簽注包括超過十四天簽注及三個月多次往返簽注,較普通七天簽注單次往返放寬許多。安信國際分析師南飛燕認為,會展簽證落地意味著赴澳簽證有望進一步放寬。中央惠澳政策包括灣區人員流動,支持澳門發展旅游業、會展業,澳門簽注向內地游客有望進一步放寬。
但發展的過程中競爭不可避免。羅秋菊認為,這應該交給市場來進行,調整結構。比方說家具展,廣州主要是辦公家具,或者是國際展,而深圳則會更側重于設計,側重于定制化家具及高端家具。這樣同一個題材在經過市場結構的調整、分化之后,會更多地帶著城市的特征。
在羅秋菊看來,深圳的產業發展帶動了會展業發展,而作為生產性服務行業的會展業反過來也會使城市的產業機構更加完善、優化,而深圳的產業發展也會影響到整個灣區的會展業競爭格局的變化。
劉松萍對此也持有相似的觀點,她指出,隨著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對灣區內其他城市肯定會產生影響,但這個影響應該是一個增量而不是存量的轉移。
劉松萍表示,會展產業對推動城市其他產業發展的作用非常大,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信息技術和人才的融合、以及吸引高端人士涌入當中,作用毋庸置疑。灣區內的城市在發展會展產業的時候應該在競爭當中尋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