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賦能會展強國建設”為主題的2019中國會展業年會暨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會主論壇(以下簡稱“主論壇”)近日在成都舉辦。在主論壇上,來自政府、學界、業界的演講嘉賓們分別就主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是中國會展業從速度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年。傳統會展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將比上年更加明顯。實現行業轉型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本次年會共有28家會展城市管理機構、20家各省市會展協會、238個會展企業、6所會展院校、9位文博界館長,共計510位代表參加。希望大家以本次年會“品牌賦能中國會展強國建設”的主題,從加強品牌建設入手開拓出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成都市預計2019年將共計舉辦重大會展活動860個,同比增長24.7%,展出面積12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8%;會展業總收入1330億元,同比增長21.8%;參與活動的總人數將達到1.1億人次,增長9.1%。”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瑛認為,成都會展業的國際交流合作日益頻繁,會展業在成都構建全面開放經濟體系進程中,正日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世界發展研究所原秘書長、研究員鄭硯農表示,近年來,國際社會在談論到賦能時,一般三個領域:企業的科技賦能、資本賦能以及管理賦能。企業品牌賦能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是企業的品牌傳播。由于有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市場經濟環境使企業的聲譽、商譽、口碑在競爭中更加重要。他認為會展業的品牌包含三個主要的部分:會展機構的品牌,會展組織、公司、企業的品牌以及產品的品牌,其中最重要的是會展產品的品牌。如果不做品牌傳播,就會被別人傳播;如果不能用自己的品牌去影響別人,就會被別人的品牌所影響。
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名譽主席、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陳先進從標準化的角度分析了主題。“企業合并時收購方會評估被收購的企業的商譽。這說明品牌形象等對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他說:“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誰制定標準,誰就有話語權,所以掌握標準就占領了制高點。”按照標準的層次分類有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國內標準有五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按照約束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他認為行業不僅要有標準、規范,還要自律。在這樣慢慢的培育下,才能夠把一個品牌展培養起來。
成都按照國家的戰略布局,基于本省實際情況,規劃了獨特的會展發展計劃。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賦表示成都在發展會展業時十分注重“生態圈”的概念和建設。許多國際公司都在選擇和成都合作。成都是一個幸福感指數很高的城市,很多人來過成都之后都喜歡上了這里。他希望更多的會展項目也能來感受成都的會展發展狀況,愛上成都、留在成都。
北京北辰實業集團副總經理、北辰會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東樊認為打造品牌是一個過程。他表示,2022年冬奧會,作為北京市目前的重點項目,十分注重主新聞中心和媒體中心的建設。本次冬奧會,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將承接準備階段的接待任務,在國家會議中心一期,是國際站服務的“大比武”,包括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在內的三十幾家媒體將對冬奧會進行全程報道。將來北京要打造會議行業的鐵三角。北京市政府也正在加緊的積極的推進展覽業的發展,健全展覽場館的基礎設施。國家會議中心目前集展覽、餐飲、商業街等于一體,這得益于全國各省市政府和企業的信任和支持。
“品牌會展的定義最關鍵的三個詞是品質、標識和信用。展館設計在有廣泛的國際知識的同時也要對當地區域性展覽的需求十分明晰。要結合產業和當地發展的需求推動一個展會成為品牌。”東莞市政府黨組成員、加博會執行秘書長陳仲球說到,作為品牌展會有五個基本的標志:識別性、質量、知名度、業界口碑以及社會效益。品牌展會提升的基本途徑也有五個方面:戰略評估、質量管理和優質服務、優質展商和專業觀眾的邀請、信息化管理以及精準的媒體運營。品牌展會的發展,主辦方的努力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但外部的需求也不可忽視。
西安曲江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英姿結合其公司的發展經驗談論了品牌建設流程。“標準化的服務管理體系、專業化的會展運營團隊,以及涉足全產業的會展企業品牌對于整個企業的品牌構建是十分重要的。不斷根據行業狀況進行業務調整會幫助企業發展。” 她認為通過制度梳理、流程優化、標準提煉,深入開展品質服務和精細管理,就會逐步邁入標準化建設的軌道,推進標準化的建設。在打通產業鏈的同時,也希望品牌能夠實現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