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主辦的SHiFT2019中國文創特展峰會在上海開幕,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約300名文創特展行業的專業人士參加會議。在上午的全體大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和大麥網聯合發布了《2019中國文創特展行業發展報告》,這是國內首個針對文創特展的行業報告。
當前國家十分重視文創產業的發展。今年下半年,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等發布了一系列支持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政策文件,強調了文創特展的場景化、體驗性和互動性對促進商業消費的獨特作用,鼓勵發展基于5G、AR、VR和數字藝術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產品。文創特展越來越多地與科技、藝術、設計、文化旅游和商業相融合,走出博物館和美術館,成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
文創特展行業發展形勢喜人 特點明顯
一、文化消費需求增長是特展發展的市場基礎
二、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加持是特展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三、博物館、美術館內舉辦的特展數量力拔頭籌
四、藝術中心、創意秀場等文創園區、文創空間舉辦的特展數量名列第二
五、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成第三大熱門舉辦地
六、特展舉辦地日趨多元化
景區、文旅小鎮、寫字樓、大學甚至機場、醫院都開始舉辦特展
七、“建國七十周年”成2019年特展主旋律
9月23日,“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截至12月2日,該展覽累計接待觀眾突破200萬人次。
八、特展題材豐富多彩
在購物中心、藝術中心/演藝空間等文創空間/文創園區舉辦的特展主要集中于親子教育+科普、中國傳統文化、休閑娛樂、品牌宣傳和公益等題材。
九、引進IP和原創研發同步增長
十、80后和Z世代成為特展的最主要觀展群體
2019年全國舉辦特展約3.6萬個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共舉辦約3.6萬個特展,其中約2.25萬個特展在博物館和美術館舉辦,在藝術中心、藝術空間、創意秀場等文創空間、文創園區舉辦的特展約6800個,在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舉辦的特展約5900個,在景區、文旅小鎮、科技館、大學等舉辦的特展約900個。
在博物館美術館之外的地點舉辦的特展中,文化藝術特展占比最高,達到了55%,休閑娛樂類特展占比19%,其次是親子科普類(含動漫)、品牌宣傳類特展。
上海和北京名列前茅
在博物館美術館之外的地點舉辦的特展,按城市分,舉辦特展數量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北京緊隨其后,位居第三至第十位的城市分別是廣州、成都、杭州、深圳、重慶、南京、武漢、長沙。
審美、愉悅成觀展第一訴求
除了親子展,年輕群體觀看特展的第一訴求是審美、獲得愉悅,第二訴求是自我提升,社交屬性居第三。
《報告》還指出了目前中國文創特展行業的不足、困境以及面臨的機遇。
此外,《報告》還介紹了人民日報新媒體主辦的2019年時光博物館全國巡展、在北京宣武醫院內舉辦的“大腦的秘密”當代藝術展、在巴黎舉辦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光影藝術展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