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地方扶持企業政策實施落實情況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報告
一、企業基本信息
本調查面向全國相關城市會展行業企業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員單位,匯總調查問卷的數據,企業基本情況如下:
1、調查涉及城市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了全國35個城市的有效問卷298份,涵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深圳、廈門、青島、成都、廣州、杭州、南京等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東莞、佛山、蘇州、無錫、濰坊、濟寧等重要會展城市;其中濟南40家、上海27家、深圳25家、北京21家和昆明20家,五個城市的會展企業參與度較高,共有133家,占此次參與城市的44.63%。(見表1)
表1:調查城市情況
2、企業結構分析
(1)企業所屬會展行業類型
參與調查的企業既有會展主辦,也有會展服務和場館設施,其中會展主辦企業(機構)110家占調查總數36.91%;展覽場館企業26家,占調查總數的8.73%;會展服務企業162家,占調查總數的54.36%。(見圖一)
圖一:企業所屬會展行業類型
(2)企業展覽行業類型
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88家企業主營業務為境內展,占總數的96.64%;另外10家企業主營業務為出境展,占總數的3.36%。(見圖二)
圖二:企業展覽行業類型
(3)企業種類
參與調查的企業中,以私營企業為主,共240家,占總數的80.54%。外商投資企業11家,占總數的3.69%;聯營企業3家,占總數的1%;集體企業12家,占總數的4.03%;其他類別的企業32家,占總數的 10.74%。(見圖三)
圖三:企業種類
(4)企業規模
參與調查的企業中,微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或資產總額≦100萬元)51家,占總數的17.11%;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且資產總額≧100萬元)197家,占總數的66.11%;中型企業(從業人員≧100人且資產總額≧8000萬元)37家,占總數的12.42%;非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超過300人或資產總額大于120000萬元)13家,占總數的4.36%。(見圖四)
圖四:企業規模
從參與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可看出,會展企業大多屬于中小微私營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其中一半以上為會展服務企業,且主要服務于境內展。
二、地方政府出臺政策情況
1、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52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出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展覽業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占總數的51.01%;有146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展覽業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占總數的48.99%。(見圖五)
圖五:支持展覽業有關政策
2、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32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電費補貼方面;57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宣傳推廣補貼方面;93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展位費補貼方面;126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場租補貼方面。(見表2)
表2:電費補貼
3、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84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針對新冠疫情出臺了對于參加境內(外)展會期間減免展位費等的扶持政策,占總數的28.19%;有214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針對新冠疫情未出臺對于參加境內(外)展會期間減免展位費等的扶持政策,占總數的 71.81%。(見圖六)
圖六:展會期間減免展位費
4、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33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出臺了相關社會保險費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78.19%;有65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臺相關社會保險費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21.81%。(見圖七)
圖七:社會保險費優惠政策
5、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99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出臺了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占總數的66.78%;有99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臺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占總數的33.22%。(見
圖八)
圖八:稅收優惠政策
6、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42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業的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增值稅;69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的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營業稅;75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業的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所得稅;39家企業認為所在城市對展覽業的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物業管理費。(見表3)
表3:享受各項稅收優惠
7、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59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出臺了繳納住房公積金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53.36%;有139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臺繳納住房公積金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46.64%。(見圖九)
圖九:繳納住房公積金優惠政策
8、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 195 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出臺了銀行貸款降息及貼息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65.44%;有103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臺銀行貸款降息及貼息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34.56%。(見圖十)
圖十:銀行貸款降息及貼息優惠政策
9、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72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出臺了為暫緩繳納經營成本費用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57.72%;有126家企業表示所在的城市未出臺為暫緩繳納經營成本費用的有關優惠政策,占總數的42.28%。(見圖十一)
圖十一:暫緩繳納經營成本費用
三、企業享受政策優惠情況
1、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01家企業受惠返還了上年度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占總數的33.89%;有197家企業未受惠返還上年度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占總數的66.11%。(見圖十二)
圖十二:返還繳納的失業保險費
2、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00家企業受惠延長了繳納社會保險費時限,并在規定的延遲繳費期限內不收取滯納金,占總數的67.11%;有98家企業未被延長繳納社會保險費時限,占總數的32.89%。(見圖十三)
圖十三:延長繳納社會保險費時限
3、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79家企業受惠適當下調了企業職工醫保費率,占總數的26.51%;有219家企業未受惠下調企業職工醫保費率,占總數的73.49%。(見圖十四)
圖十四:下調了企業職工醫保費率
4、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73家企業受惠了下調最低標準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費率,占總數的24.50%;有225家企業未受惠下調最低標準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費率,占總數的75.50%。(見圖十五)
圖十五:下調最低標準繳存住房公積金費率
5、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60家企業受惠到加大企業用工補貼力度的政策,占總數的20.13%;有238家企業未受惠到加大企業用工補貼力度的政策,占總數的79.87%。(見圖十六)
圖十六:加大企業用工補貼力度的政策
6、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61家企業受惠停征或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占總數的20.47%;有237家企業未受惠停征或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占總數的79.53%。(見圖十七)
圖十七:停征或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
7、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27家企業受惠減免、延期或調整應繳稅費,占總數的42.62%;有171家企業未減免、延期或調整應繳稅費,占總數的57.38%。(見圖十八)
圖十八:減免、延期或調整應繳稅費
8、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99家企業受惠“欠費不停供”措施,占總數的33.22%;有199家企業未受惠“欠費不停供”措施,占總數的66.78%。(見圖十九)
圖十九:“欠費不停供”措施
9、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60家企業受惠下調貸款利率,占總數的20.13%;有238家企業未受惠下調貸款利率,占總數的79.87%。(見圖二十)
圖二十:下調貸款利率
10、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80家企業受惠保險機構對企業適當延期收取保費或適當延長與企業經營相關保單的保險期限,占總數的26.85%;有218家企業未受惠保險機構對企業適當延期收取保費或適當延長與企業經營相關保單的保險期限,占總數的73.15%。(見圖二十一)
圖二十一:保險機構對企業相關優惠
11、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55家企業受惠財政貼息的政策,占總數的18.46%;有243家企業未受惠財政貼息的政策,占總數的81.54%。(見圖二十二)
圖二十二:財政貼息政策
12、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7家企業被出租方減免了1-2個月的租金,占總數的9.06%有10家企業被出租方減免了2-3個月的租金,占總數的3.36%;有2家企業被出租方減免了3-6個月的租金,占總數的0.67%;有259家企業未被減免租金,占總數的86.91%。(見圖二十三)
圖二十三:企業被出租方減免房租
13、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5家企業受惠因新冠疫情在參加境內(外)展會期間得到減免展位費等政策支持,占總數的8.39%;有273家企業未得到減免展位費等政策支持,占總數的91.61%。(見圖二十四)
圖二十四:減免展位費政策支持
四、企業應對及政策建議
1、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2家企業在疫情期間裁員,占總數的7.38%;有276家企業未裁員,占總數的92.62%。(見圖二十五)
圖二十五:疫情期間裁員
2、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63家企業在疫情期間降薪或取消福利性收入,占總數的21.14%;有235家企業未降薪或取消福利性收入,占總數的78.86%。(見圖二十六)
圖二十六:降薪或取消福利性收入
3、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62家企業全部到崗,占總數的20.81%;有69家企業的復工率為80%,占總數的23.15%;有27家企業的復工率為50%,占總數的9.06%;有29家企業的復工率為30%,占總數的9.73%;有111家企業未復工,占總數的37.25%。(見圖二十七)
圖二十七:企業復工情況
4、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201家企業在疫情期間無員工流失情況,占總數的67.45%;有40 家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為5%,占總數的13.42%;有23家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為10%,占總數的7.72%;有15家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為20%,占總數的5.03%;有19家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為20%以上,占總數的6.38%。(見圖二十八)
圖二十八:員工流失情況
5、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13家企業因此次疫情受損10%,占總數的4.36%;有27家企業因此次疫情受損20%,占總數的9.06%;有60家企業因此次疫情受損30%,占總數的20.13%;有62家企業因此次疫情受損40%,占總數的20.81%;有136家企業因此次疫情受損50%及以上,占總數的45.64%。(見圖二十九)
圖二十九:企業因疫情受損情況
6、企業在享受扶持政策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1)國家層面未出臺關于會展業的專項扶持政策,雖下發了扶持企業的其他相關文件,但對于會展行業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且有些政策所設門檻較高,會展企業無法滿足申報條件。
(2)部分扶持政策力度較輕,且有一些只是鼓勵性政策,是否執行沒有硬性要求,比如銀行減息、出租方減免租金等具體問題。
(3)相關政策何時落地,尚不清楚,且沒有具體操作流程無法執行,實施起來比較困難。
(4)展會取消的后續問題:包括展館檔期緊張及辦展時間集中;場租、酒店費用等是否會漲幅過高;參展商、觀眾流量減少;國際展商及活動引進遇阻。
(5)會展企業貸款難。
(6)無法復工或復工后項目減少。
(7)稅費減免少、執行落實較難。
(8)中小型會展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無業務收入,工資、房租、辦公等支出壓力大。
(9)疫情期間申辦展會困難。
(10)針對會展場館的政策沒有,無法享受返還失業保險費等扶持政策。
(11)企業防控防疫物資口罩緊缺。
7、企業最希望國家、地方政府提供的支持
(1)減免場租或給予補貼,減免辦公租金、廠房租金。
(2)降低或暫緩稅收,增加金融支持。
(3)給予企業用工補助,減免、降低、補貼社保,延期繳納五險一金。
(4)因疫情影響,延期辦展,協調展館檔期,無法安排檔期停辦的展會,均給予扶持政策,同時適當降低展會規模標準,提高展會補貼。
(5)盡快出臺會展業專項扶持政策。
(6)發放抗擊疫情物資。
(7)對符合國家、地方新興戰略性產業題材的專業性會展項目,給予專項扶持政策。
(8)銀行貸款適當增大、降低貸款門檻。
(9)疫情結束后,加大政府辦展辦會的活動投入,擴大會展業宣傳力度。
(10)加大線上會展服務企業的補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