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處中國西部,是中國資源大省、人口大省、經濟大省,是支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是連接我國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走廊、內陸開放的前沿地帶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依托。四川常住人口9100萬人、居中國第4位;地域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5位;2019年經濟總量46615.8億元、居中國第6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全國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10172.85億元,同比下降3%,居全國第6位;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6.4%,四川外貿進出口總額1590.4億元,逆勢增長10.7%,增速居全國第二,總量居西部第一。四川產業體系完備,工業基礎良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正大力實施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打造成主營業務超萬億元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四川文旅科教資源豐富,擁有九寨溝、黃龍等5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國家濕地公園13處,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118個。川菜品種3000多個,擁有“中華名小吃”60余種、“中華老字號”“四川老字號”共45個,成都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在川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4個、省級11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省級249個。擁有兩院院士61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才1.5萬余人,各類專技人才329萬, 位列西部首位。四川各類學校2.5萬所,在校大學生156萬人,學歷教育在校規模1572.7萬人,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
四川開放勢頭強勁,正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目前已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聯系;20個國家獲批在川設立領事館,數量位列全國內地第三,中西部第一;在川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52家。四川建成出川通道34條,鐵路總里程達5209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約1140公里,出川鐵路通道達到11條。從成都出發的蓉歐快鐵,是中國通往歐洲最快的貨運班列,2019年共開行1551列,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紐帶。成都是中國航空第四城,雙流國際機場已開通129條國際(地區)航線;天府國際機場將于2021年投運,屆時成都將成為北京、上海后中國第3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四川營商環境良好,是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政務事項網上申請100%,辦稅事項“全程網辦”90%以上,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提供7×24小時全天候通關保障。近幾年,四川相繼出臺《關于擴大開放促進投資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于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從要素保障、金融稅收、市場開拓、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2020年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省份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四川營商環境總體評價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東。
當前,四川會展業在市場主體、產業領域、空間布局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投資開發熱點,構建了新的會展業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四川會展業在中西部居領先位置,據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布的 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成都連續 3 年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國第四。全球商務旅行、會議、活動管理的領導者嘉信力旅運公司(CWT)2019 年研究顯示,成都連續 2 年躋身亞太十大會展城市。同時,在展館建設、市場主體、品牌價值等方面持續改善,總體質量與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在服務國家開放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展規模逐步擴大。近年來,四川會展業發展規模和效益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展覽面積、產業總收入等主要發展指標穩步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省舉辦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第100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第三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暨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等重大會展活動1720個,展覽面積102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3%;會展業直接收入達250.2億元,同比增長2%;會展業拉動收入2201億元,同比增長6.6%;會展業總收入2021.4億元,同比增長6.1%。
會展質量穩步提升。四川省依托自身產業優勢和特色資源,明確展會的主題定位,培育了一批區域特點顯著、產業特色鮮明的品牌會展活動。西博會、科博會、旅博會等展會均已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展會。西博會納入國家機制性大型涉外論壇和展會舉辦方案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政府白皮書,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全國十大區域重點展會平臺之一。科博會曾兩次榮獲“中國十佳會展品牌項目”稱號。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成都國際家具工業展覽會、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瀘州·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簡稱“酒博會”)、四川(內江)川南電商博覽會、遂寧·中國(四川)國際物流博覽會、眉山·中國泡菜博覽會等專業展會與全省優勢產業和當地特色產業高度匹配,展會策劃、招展組展、展館設置、配套活動、展會服務和現場管理等方面均體現出較高的專業化水平。
國際合作不斷深化。近年來,四川省舉辦的國際會展活動數量眾多,為四川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搭建起全方位、多領域的開放交流合作平臺。2018年成功引進并舉辦我國乃至全球教育行業規模、影響力空前的第7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引入英富曼會展優勢資源和先進管理,將優質品牌整合,匯聚了四川農業博覽會、歐洽會、亞洲教育論壇等眾多國際國內品牌展會。2019年成功舉辦第八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成都“一帶一路”及上合組織國家會展業圓桌會,提升了四川省的全球知名度并搭建了與國際知名會展企業交流的平臺。全球首個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也于2019年12月17日在成都正式成立,推動了四川省會展業國際化進程和國際會展之都的建設。同時,中國西部國際口腔設備與材料展暨口腔醫學學術會、成都國際家具展覽會、成都美容博覽會、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中國(成都)國際茶業博覽會等9個會展項目,獲得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成都的全球展覽業協會(UFI)會員增至11個。
創新步伐日益加快。四川省各市(州)及會展行業相關企業積極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辦展辦會水平,在展會的營銷推廣、宣傳報道、現場服務等方面廣泛發揮微博、微信、自媒體等新媒體作用。成都、樂山、宜賓、內江等地運用“互聯網”,成功打造了家具展網絡虛擬展覽會、網上房地產交易會、線上陶博會等展會。成都新春年貨節采用線上線下互動、主會場同分會場聯動新舉措,探索線上展示下單、線下現場交易營銷新模式。同時,積極探索會展業市場化創新,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利用少量財政資金撬動社會投資,進行會展場館投資建設;通過品牌冠名、路牌招商等方式吸引相關行業企業成為會展活動合作方,實現企業投資辦展,取得了較好成效。
配套環境逐漸完善。近年來,在四川會展業及重要會展活動帶動下,各類重大功能性會展場館建設穩步推進,場館功能及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12月31日,天府國際會議中心項目(即“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二期”)主題工程完工,預計2020年內投入使用,將與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共同組成中西部最大的集會議、展覽、餐飲、酒店、商務配套為一體的會議會展綜合體,具備滿足大型國際商務會議、國家級國事活動整體接待和服務能力。同時,會展業支撐和配套產業建設不斷加強,交通、酒店、旅游、餐飲、策劃、廣告等配套設施和服務日趨完善,為四川會展業尤其展覽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載體基礎。
新的時代,新的征程。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部署穩步推進,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給四川會展業帶來了重大機遇。歡迎境內外知名會展企業(協會)、知名博覽會展品牌與四川加強聯系,將自己的品牌展會、承辦的品牌國際會議帶到四川、落戶四川,以展帶業,促進會展業與會展目標產業的共同發展,同時助力四川培育發展展會本土品牌。希望和期待會展業有識之士來四川進行平臺建設、參與四川會展企業管理、辦理各類知名展會等,助力四川經濟建設、四川會展業及企業自身的融合發展。我們愿與大家戮力同心、攜手發展,共同開創會展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