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已經閉幕。“疫情期間,會展行業是第一個按下暫停鍵,也是最后一個按下啟動鍵。”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在報道兩會的進程中發現,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就會展業發展提出了相應的議案與提案,數量明顯多于往屆。
從世博會到進博會,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接受《央廣會客廳》時表示,“從世博會到進博會,最大的進程在于,我們的開放無止境、改革不停歇。我們一定要在全球范圍內審視我們未來發展極為關鍵的領域、區域、行業和合作伙伴。我們一定要努力推動全方位外交,也就是說,國家外交還應該附之以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城市外交。”
2010年,上海世博會來了190個國家,當時的聯合國是192個成員國,我們迎來了56個國際組織。我們創設了有100多個企業參與的18個企業館,更史無前例地做了城市最佳試驗區,后來叫實踐區的展示。從世博會到進博會,最大的進程就是我們的開放無止境,改革不停歇。周漢民說。
新會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契機
“受疫情影響,線下的實體會展經濟模式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會展的上下游產業鏈業務停滯。亟須進一步出臺會展政策專項扶持文件。”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會主委李文海呼吁。“會展行業上下游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及挑戰,倒逼我們創新招商引資服務模式,也是新會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契機。”在李文海看來,相關部門應從加快獎補資金撥付、加大項目獎補力度、提供會展場地獎勵、協助宣傳推廣等四方面出臺措施,重點解決當前會展業面臨的檔期問題、資金問題以及疫情后的營銷啟動等難題。
李文海委員同時建議展覽涉及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如展覽場館的運營方加強場館維護,增添防護設備安全應對,提升服務水平,開展線上會展培訓,提高管理人員業務能力,迎接疫情過后會展業的快速恢復和發展;展覽企業要加大客戶維護,研究服務形式創新,重點放在人員的培訓上,為下半年的沖刺做準備,不斷拓展新業務,由以展覽服務為主向多領域發展。
加快展會的升級改造,危中求機
全國人大代表、東浩蘭生集團上海外經貿商務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偉民接受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獨家專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會展行業是第一個按下暫停鍵,也是最后一個按下啟動鍵。我認為,這意味著會展行業受疫情影響的周期更長;會展行業的復工復產難度也更大;給會展業留出了更多的思考和調整時間。之所以說會展業復工復產的難度更大,一是因為舉辦展會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準備,二是展館檔期的問題,一些展會從延期到停辦,經歷了辦與不辦、延期與取消的痛苦抉擇。章偉民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的情況下,使會展業不得不深入地思考如何借助互聯網等科技手段的運用加快展會的升級改造,危中求機。
各行各業都在經歷重新洗牌的過程,會展也不例外。會展業在市場錘煉的過程中會有兩種可能:一是合并同類項,二是優勝劣汰。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是市場的選擇和需要。其次,會展行業協會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做好各個主辦單位之間的信息互通,做好“老娘舅”這個行業組織的作用,如促進合作、合并等。還有就是相關政府行政機構應該為企業提供政策扶持。我也在這次人大會上提議,今后智慧展會的建設需要資金扶持,如智能展館建設,需要政府支持會展業“新基建”建設。
抓住市民消費需求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樊蕓認為,旅游、交通、會展、文化、餐飲……諸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市民的消費需求從未“消失”,只不過一部分“憋”著,一部分從線下轉到了線上,網上消費的需求沒有因為疫情停止,反而在不斷升級,網紅經濟在拉動消費上潛力巨大,索互聯網支付平臺發放的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在上海,“五五購物節”就是拉動消費的一個重要舉措。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就大力發展博物館“云展覽”提出建議。劉玉珠認為,博物館“云展覽”依托數字網絡和融媒技術,將文物和展覽搬上云,多維度展示傳播絢麗多姿的文化遺產,是當下和未來創新融合文博線上線下服務,更好滿足公眾需求,推動文物資源活起來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劉玉珠表示,為推動博物館“云展覽”更好發展,還需要從加強博物館“云展覽”的總體設計和頂層規劃;加大經費投入,推動博物館“云展覽”建設;加大科技支撐,支持“云展覽”相關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持續發力。
完善會展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準制定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建議,會展業綠色發展。從政策保障、加強引導、技術支撐等五方面發力促進會展業的綠色發展。王堅表示,會展業綠色發展首先需政策保障,他提出應制訂完善國家級綠色會展發展標準,加大標準貫徹執行力度。“一方面加大力度推廣實施現有標準規范,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會展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準制定,在場館運營、搭建資質、環保展具使用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規范要求。”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政府要帶頭在主辦的展會上率先執行綠色會展標準,行業協會應動員、實踐并優化行業綠色發展規范,讓會展業綠色發展形成共識和常態。
強化大型展館建設標準,承擔特殊使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表示,要提高城市“免疫力”,有針對性的將一些設施納入應急場所范疇,例如這次的方艙醫院,可根據城市特點和人口規模,規劃一些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作為疫情期間改造用途使用。
湖北潛江市市長龔定榮代表認為,龔定榮建議,“強化大型展館建設標準,按照‘平戰結合’標準,對于大型會展中心、體育館、庫房、廠房等的建造,要考慮留好接口,留出相應的空間,確保一旦出現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夠迅速轉化為方艙醫院;同時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長丁秀花委員認為,要強化醫院等衛生機構的力量,加大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在建設體育館、文化館、學校等公共服務機構時,要綜合、統籌考慮,關照到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必要時這些場所能發揮關鍵作用。”
重視地方會展經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帶來了“直接向小微商戶發放現金補貼”“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在武漢設立應急儲備中心”“設立武漢商品交易所”等多份建議,為湖北、武漢疫后重振鼓與呼。希望國家能夠發揮武漢商貿流通及區位優勢,支持武漢打造全國商貿物流中心、建成武漢商品交易所、建成全國應急物資儲備中心。
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代表建議,推動珠澳現代金融、文旅會展、澳門品牌工業及商貿消費產業的發展,支持澳門在橫琴建設澳門離岸數據中心。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