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文博會’還是個新鮮事兒,首屆文博會代表印刷廠參展,我們用了很多鋼管自己搭結構,還做了一個很大的玻璃鋼屏幕作為背景,在上面以古裝書籍排版風格展現文博理念和精神。”字在品牌創始人劉美松與文博會的淵源始于制造,興于文創,盛于產業融合,那塊背景板至今收藏在“字在”的企業展廳里。
“2014年文博會,剛剛成立的‘字在’一戰成名。那場展會以‘字在中國,致敬活字’為主題。塵封多年的活字、老機器、老工人亮相,把人們拉回‘鉛與火’的時代。”劉美松表示,文博會見證了企業從“活字”到“字活”再到“產業文化”的經歷,一路走來,每一屆文博會都是企業創變的新紀錄,也同頻共振擁抱著時代的新變化。
最初,字在的文創產品僅限于活字的各種玩法,包括印章、鎮紙等;2017年字在展現了對“漢字”的整體活化能力,2018年文化茶亮相,2019年字在打造出160余家店中店、上千個單品,擁有200余項專利,確立基本商業模式。隨后在創新沉淀的三年里,字在啟動“字成一派”項目,邀請文化名人和設計大師出手,將文字、活字集結成書;又與產業合作,與金龍魚定制“稻香”稻米油、與愛回收打造新的商業空間和文創產品、聯合厚工坊出品“字得其樂”酒、“二十四節氣”酒等,并建成活字文化博物館。
作為文博會的“老朋友”,劉美松見證了文創市場的升級迭代。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提出,單純的文創產品沒有未來,與產業結合才會產生無窮魅力。市場需要的不是物,而是物帶來的療愈,一切產品的開端都是精神,國人對美學認知的回歸與需求增長,才是國潮近年來興起、爆火的底層邏輯。在此認知基礎上,“字在”提出“從精神出發,美學表達、產品呈現和市場行為”的方法體系。
他透露,今年文博會上,字在將對“活字”與“活化”以及“在地化”做充分詮釋。一方面,讓活字與文化、商業化緊密結合,復刻活字印刷全工藝流程,全面展示“文化伴手禮”“活字工坊”等創新成果,邀請市民參與活字互動,品鑒“百家姓”、品牌定制等新品。另一方面,將深入分享“在地文化活化”,重磅推出“城市合伙人”計劃,以文化作為產業動能的新引擎,充分挖掘每一座城市的獨特魅力、聯動每一座城市的獨異性玩法,用漢字講好中國故事,實現產業賦能增值,讓每一座城市都綻放出在地文化活化及產業活化的新貌,打造城市流量新入口。
劉美松是產業界的文化人,更是文化界的創新開拓者。他直言:“正所謂‘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深圳‘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激發了新的創造力,激勵前赴后繼的創業者成就夢想,為這座城市、為國家奉獻出巨大的創新力量。20載文博會、10年字在創業歷程,都是創新大潮中的時代產物,雄起的文創力量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