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和第十一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鞋博會)相繼成功舉辦,讓泉州市市民再次感受到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效應。與往年不同的是,展會作為招商的功能正在弱化。對于泉州的一些品牌企業來說,參展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展示企業的文化、個性和實力。
輻射效應:10倍的相關產業拉動效果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會展業正以年均20%的速度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會展業的潛力有多大?泉州市會展業的優勢又在什么地方?
據悉,除了“海博會”和“鞋博會”外,今年以來,泉州市已成功舉辦多場區域性博覽會或交易會,如2009年春節年貨交易會、海峽兩岸佛教用品及工藝品暨素食健康博覽會、第三屆品牌萬里行博覽會等,有效拓展了市場空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王偉明主任稱,辦會展對當地產業的拉動是毋庸置疑的。展會把客商、媒體帶到泉州,產生強烈的聚集效應,而參展的專業客商在展會上認識了我市的產品,再通過他們的商務往來向外界傳播,具有很強的輻射性。“除了輻射和聚集效應,會展經濟還有更大的社會效益。”王主任稱,會展業可帶動相關產業如旅游、交通、通訊、咨詢、金融等,形成整體利潤,專業上有一個術語叫做1∶10,也就是說會展本身贏利1塊錢的話,周邊就會贏利10塊錢,“目前我們也許還達不到這種程度,但1∶7或8總是有的。”
王主任的說法得到業界很多人的肯定。晉江鞋博會組委會有關人員就表示,比如說酒店業,正常情況下,4月份是酒店業的淡季,但鞋博會的舉辦把各地的客商都吸引過來,酒店業務就被帶動起來,并在全年的營業額中占據不小的比例。石獅海博會組委會有關人員也稱:“海博會不僅是紡織服裝博覽會,從整體效果看,還是一個旅游盛會,既有社會效益,更有經濟效益。”
品牌效應:參展不僅僅為了訂單
“泉州很多民營企業舍近求遠參加‘廣交會’,這是因為會展也有品牌?!蓖鮽ッ髦魅畏治觯澜缯褂[大國德國造就了品牌化的規模展會,將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規模展會都吸引過去,“今后政府也將進一步有意識地培育市場化品牌展會。”他認為,學會賺“會展錢”并不是寄希望于一年一次的展銷會中簽下多少訂單,而是通過會展業,豐富會展內容,引領時尚或潮流,如“巴黎時裝周并沒有簽訂單,卻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效應影響整個行業方向。”
許淵朝也認為,省內的廈門投洽會,漳州的花博會,均取得可喜成果,泉州市也應培育自己的特色會展品牌,增強在國內外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他介紹,泉州市會展業的優勢在于有特色明顯的縣域經濟,從近幾年泉州市較為成功的會展中看,海博會、鞋博會和建材經貿洽談會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第十二屆海博會,不僅有60余家企業參展,也吸引歐美、中東、非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到會,“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前來舉辦服裝采購對接會,表明了海博會在服裝行業中的影響力已經形成?!?/DIV>
轉型之道:從大而全走向專業化
“泉州有眾多的專業市場,如晉江SM廣場、石獅德輝廣場、安溪茶都、磁灶陶瓷城、南安建材城、惠安石藝館……大規模展館硬件建設推動了泉州市會展行業的發展和市場成熟。”市超市協會許淵朝會長稱,在繁華的背后,也要慎防過多過濫現象,避免同一時期、同一地點舉辦太多類似的展會,形成惡性競爭,從而導致場館的效益下滑和虧損。
拿泉州展覽城來說,業內人士分析,1996年,泉州展覽城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經歷過一段輝煌時期,現在已大不如前。第一屆“99商品交易會”場面相當熱鬧而火爆,然而,由于缺乏明確的定位等種種原因,隨后的幾屆商交會,客商減少,本地企業也很少參加,最后于2001年不得不停止已經連續舉辦五屆的“99商交會”。
“如果沒有專業市場的支撐,很多展館將面臨著轉型,展會的功能也在調整之中?!睒I內人士仍然以泉州市展覽城為例分析,該場館與車行老板相互合作,建成汽車超市,“展覽城將一樓及地下室租給汽車經銷商。在此期間,展覽城的二三樓仍然時不時地舉行一些小型招聘會或小型展覽會,盤活會展業。”
今年鞋博會三六一度的展區面積達到了800平方米,可以稱得上規模宏大,然而,偌大的展區,僅僅擺放了該企業針對亞運會、乒超聯賽、馬拉松等賽事資源而制作的贊助服飾,總量不超過30件。而在三六一度對面的特步展廳,企業的產品也是以模型的形式出現。很顯然,參展并不在該企業的常規宣傳計劃中。對于這些品牌鞋企來說,參展的目的已從傳統招商轉化為品牌展示。因此,在展會現場,我們會發現對于這些品牌企業來說,都較為重視展廳的布置,力求自己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