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各開發區管委會:
為加快廈門市服務業的發展,加速提升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8〕11號)精神,結合廈門實際,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服務業的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服務業,全面提升島內服務業水平,拓展島外服務業規模。
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達到 950 億元以上,年均遞增16.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到47%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44%以上。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9%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47%以上。使服務業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50%以上。把廈門建成海峽西岸城市群中服務業最發達、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城市。
二、我市發展服務業的重點領域
根據廈門的產業優勢和特色以及我市硬件基礎、市場基礎和人才基礎,今后一段時期,我市要重點鼓勵和扶持服務業發展的九大領域:物流業、旅游業、金融業、會展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商貿業、文化產業、中介服務業、房地產業。
優先發展以物流、金融、會展、軟件與信息服務、中介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港口物流、對臺物流、陸路物流、保稅物流、商貿物流和城市物流配送,加快廈門航空港工業與物流園區的建設步伐,加快完善東渡港區、海滄港區、出口加工區的功能,實現國家對廈門港的定位要求,把廈門港打造成為“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重要的國際航運樞紐港。做大做強攬貨、配送、采購及中轉業務,加強兩岸航空運輸合作,推動境內外大型航空公司在廈門空港設立航空物流分拔中心,提升廈門空港物流水平。加大海鐵聯運和區域合作力度,拓展輻射型港口物流業;加大金融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來廈設立分支機構或區域總部;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市場發展,提高保險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推進觀音山、五緣灣、杏林灣和環東海域等營運中心的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來廈設立銷售中心、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和結算中心;加大對會展業的支持力度,辦好“投洽會”、“臺交會”、“石材展”等大型展會活動;加快發展以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服務外包為主的新興服務業;大力扶持和發展法律、會計、審計、信息、咨詢、評估、人才、科技、展覽、廣告等中介服務業。
大力發展以旅游、商貿、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衛生、房地產等為主的傳統服務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旅游新產品,著力發展好鼓浪嶼等重點旅游景區,進一步發展日月谷等溫泉度假項目,辦好鋼琴藝術節等節慶活動,打造海峽西岸旅游名牌;做好汽車等專業市場規劃建設,配合其在我市及周邊地區采購商品及物資,吸引境內外大型倉儲、分撥中心入駐我市,推進傳統批發零售業大眾餐飲的改造升級,建設符合現代消費趨勢的專業特色街、生鮮食品超市,做大做強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餐飲龍頭企業,推動城市配送餐飲業的發展;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等產業基地建設,吸引臺灣動漫、網絡游戲產業轉移,大力發展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衛生事業,做大廈門文化產業;結合環東海域片區及島外的開發與建設,引導房地產業發展重心由島內向島外轉移,支持與引導物業管理服務企業向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近期工作重點:
?。ㄒ唬├^續抓好商務營運中心建設、招商、管理等工作。積極吸引境內外企業來廈設立銷售、研發、采購和結算等中心。同時,認真做好規劃建設,通過在環東海域、杏林灣等片區建設營運中心,繼續整合思明、湖里的招商資源,可采取 “飛地營運中心”等方式,帶動區域發展。
?。ǘ┐罅ψズ酶劭谖锪鳂I。要依托我市航空、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資源,用好用足出口加工區等政策優勢,進一步提升廈門港口攬貨和物流配送能力。同時,大力發展中轉業務,做大做強物流業。
?。ㄈ┓e極發展倉儲、配送等商務、流通服務業。要跟蹤境外新型、大型的倉儲、分撥中心等物流項目,加強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知名零售商的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爭取在廈設立其全球采購配送點,統一收購、統一分拔。同時要主動走出去,加強與周邊地區企業的聯系,切實把企業需求與我市服務業發展緊密結合,盡可能幫助企業在境內外采購所需產品,降低他們的營運成本和提高效率,以進一步提升我市商貿流通能力。
(四)積極承接國內外服務外包產業。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高增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企業,建設外包商務交易、外包信息咨訊、技術等公共服務平臺,同時要將文化創意產業與動漫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緊密結合,進一步抓好動漫業和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ㄎ澹└飨嚓P部門要抓緊完善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各項配套措施。對我市服務業發展所需人才的戶口、住房、子女就學就業、社保、醫保等問題,要認真研究,必要時可結合我市引進人才等政策予以統籌考慮,以吸引大量優秀人才來我市就業,進一步夯實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礎。
(六)積極推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緊抓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充分發揮我市對臺區位優勢,打造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平臺,推動兩岸三通,積極發展兩岸客運、旅游、物流、商貿、服務外包以及文化交流等,在建設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中作示范、當榜樣。
三、積極實施項目帶動
加強我市服務業的軟硬件建設,大力提倡行業自律、誠實守信的文明新風。抓緊推進前場鐵路特大型貨場、現代物流園區、國際商務營運中心、廈門(新)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等重點工程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推動廈門象嶼保稅區整合和海滄保稅港區建設,加快我市電子口岸、軟件園產業基地等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服務業重大項目儲備庫,策劃生成一批服務業項目,推進已開工建設的服務業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四、繼續實施品牌帶動,創建知名品牌
營造培育、發展、宣傳和保護名牌的氛圍,充分利用我市的品牌發展專項資金、廈門市重點出口企業扶持資金、廈門市重點商貿流通企業扶持資金等財政資金,支持服務業品牌建設,全方位樹立廈門服務業企業的品牌形象,培育一批服務業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增強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的實力和競爭力。
五、推進服務領域各項改革
深化國有服務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戰略性重組,通過引進戰略伙伴或轉讓部分股權等方式,培育大中型服務企業,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全面推進市級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動區級行政資源和社會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深化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適度進入;大力推進文化體制綜合改革,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推進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醫療、食堂等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
六、擴大服務業招商領域
完善投資服務業領域的政策,引導和鼓勵內資和外資投資我市重點發展的服務業領域;積極推廣“零地招商”,利用在建的商務區寫字樓以及工業集中區,大力引進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擴大金融保險、通訊、教育、文化、衛生等壟斷行業或公共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境外先進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改造和提升我市傳統服務業,促進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支持和鼓勵香港、澳門、臺灣投資者來廈投資金融、旅游、會展、中介等各項服務貿易領域,并延伸、輻射到周邊城市。
鼓勵境內外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企業在我市設立商務營運中心。支持市域外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國際知名服務業品牌企業、金融機構在我市已開發的商務營運中心區購買樓房設立采購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營銷中心和結算中心等。
七、支持企業“走出去”
建立相應的服務平臺,支持鼓勵工程承包、國際勞務輸出、旅游、餐飲、中介、展覽、房地產、金融等服務業有競爭優勢的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積極承接國內外服務外包產業,特別是周邊地區企業的服務外包業務,盡可能幫助他們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努力打造海峽西岸服務外包中心,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八、放寬準入條件
放寬服務業投資領域。除法律法規禁止進入以外,凡符合各行業準入條件標準的,都給予鼓勵和支持。按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8〕11號文有關規定,工商部門放寬服務業企業登記注冊條件,對一般性服務業企業降低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各類服務業企業登記注冊時,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各部門一律不得設置前置性審批事項。
簡化審批手續。除國家法律、法規限制經營的服務行業和項目外,內資企業可根據需要自主調整經營范圍和方式,工商部門依法予以核定;外資企業經營范圍經審批后,辦理變更工商營業執照。
九、落實稅費政策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現行的給予從事服務業的企業和個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清理涉及服務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強收費監管,規范收費行為;進一步清理整頓港口相關收費,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港口實際收費標準。
十、營造公平守信的市場環境
鼓勵服務業企業成立行業協會或跨領域服務聯盟,研究制訂本行業行為規范和自律規則,開展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平等競爭、自我約束、行業自律的行風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方面的作用,引導服務業企業做好自我約束、健康發展。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營造提倡行業自律、誠實守信的文明新風,建立和完善服務業企業及從業人員信用信息數據庫,將其納入全社會征信服務系統,并在就業、社會保障、市場監管、政府采購等公共服務中共享信息,強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整頓和規范服務業市場經濟秩序,嚴格行業規范,依法打擊侵權、假冒偽劣、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保護服務業企業的合法權益,建立市場獎懲制度和清退機制。
根據國家出臺的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氣與用水價格政策,及時調整我市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氣與用水價格。電力、水務部門要按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8〕11號文要求, 盡快調整商業用電和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用水價格。
建立健全服務業的標準體系,推進服務業標準與國際接軌,重點推動商貿、旅游、餐飲、現代物流等行業的標準化,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行為。
十一、制定土地保障規劃
在符合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區域內,規劃適合發展服務業項目的用地,優先保障服務業重要項目發展用地,吸引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和新興領域中帶動性強、發展前景好的服務業項目落地。
十二、加大服務業投入
調整政府投資結構,創新資金使用運作方式,加大對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投入。建立市服務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從2008年起,以2007年服務業發展資金為基數新增安排1億元服務業引導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優先發展的服務業領域和服務業公共平臺建設。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服務業,建立健全政府資金對服務業的投入機制,用好用足建設投入資金,以取得更好的服務業發展效益。
十三、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鼓勵民營、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進入高端人才服務領域,積極吸納海內外高級人才到我市創業發展。建立學校與社會合作進行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實施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有計劃地在我市現有高等學校增設服務經濟和服務管理學科。鼓勵發展培訓業,積極引進具有國際品牌的一流培訓項目,采用網絡、遠程培訓、多媒體、模擬仿真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我市培訓水平。健全人才使用機制,建立健全服務業人才信息庫和人才服務機構,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 ,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十四、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
建立健全服務業發展的監測、預警、預測制度,加強對各服務業的統計、運行監測分析,完善部門間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服務業發展的最新動態與趨勢,更好地為科學決策服務。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協調機制。市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及時研究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做好編制全市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相關部門編制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促進服務業發展項目的生成。
抓好落實工作。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形成合力,圍繞本實施意見及時提出配套的政策措施,要對本實施意見進行任務分解,逐條細化、逐條落實,提出具體的工作方案、年度計劃和實施項目,要科學合理地配置保障人力、物力、財力,明確各項工作的目標任務、完成期限和責任單位、責任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實加大我市服務業發展力度。各區應設立服務業發展工作機構和服務業引導資金,以引導和促進本地區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務業發展列入各區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指標體系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宣傳,營造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我市服務業健康發展。
廈門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五月四日
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08年5月5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