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5天的車博會落下帷幕,愛車一族也如愿以償地選購了心儀的香車,而絢爛之后,作為已經接連舉辦過兩次大型展會的甘肅國際會展中心,卻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當“會展經濟”對蘭州而言尚且算剛剛起步之時,如何將這個最大的硬件改進好,便是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
問題一:道路不暢
◆現狀:交通擁堵打車難
8月29日下午,參觀完車展的市民李先生一家原本想在附近打車回家,可是在路邊苦苦等待半個小時后依然無果;無奈之下,只好先步行到城關黃河橋北。但來往的車流過于擁擠,在僅有的空隙間,偶有一輛出租車穿過,也是被別人搶先一步,就這樣,等了近一個小時,始終難打到車。不僅如此,在靠近會展中心的兩個公交車站,也總能看到近百人擁擠在一個站點等候著僅有的幾輛公交。一名路邊指揮交通的交警說:“展會人氣太旺,人流車流將馬路占去半幅,在僅有的半幅馬路間,通行能力明顯減弱。”此外,在展館附近沒有一處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造成大量行人涌入馬路,也加劇了附近的擁堵。
◆◆建議:加快大橋建設加強交通疏導
對于交通問題,蘭州城鄉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陶世雄認為有關方面應加快中心灘黃河大橋的建設和鹽場路的拓寬整改。“這樣,可以讓車輛分流繞行,從而緩解北濱河路的壓力。”而東風華泰4S店的一名經理也認為:“應該在加強過街地下通道等配套建設的同時更注重交通疏導的作用。建議今后凡有展會,都應當制定專門的交通疏導方案來加強引導,并將其納入到展館管理者的議程中去。”
問題二:停車犯難
◆現狀:僅供百余輛車停泊
好不容易穿過了擁堵的車流,可隨之而來的便是“停車難”。在展館外圍,雖然設置有專門的停車區域,但記者發現,這些地方總共才可供百余輛車停泊。就以本屆車博會為例,按照主辦方提供的每日參展人數過3萬的數字來計算,如果這3萬人中有1%的人開車,也至少有300輛車需要停靠,事實上,開車的人肯定比1%的比例要高很多。所以說,“停車難”也是困擾展館的大問題。記者在現場看到,因為無處停車,許多人便“見縫插針”,一輛挨著一輛將車停在了北濱河路的人行道上;待人行道停滿后,又直接將車停在了路邊,過往車輛只能繞行。此外,一些停靠在里面的車為了能找個空當將車移出,更是不惜逆向行駛、違規掉頭,也成了造成交通擁堵的一個原因。
◆◆建議:對有限空間加以組織協調
對于這個問題,甘肅亮海汽車服務公司的李經理深有感觸,8月29日,他為了將車能妥當停靠下來,硬是等了半個小時,才爭得了一隅之地。他告訴記者:“在這么長的時間內,我卻沒有看到有一名工作人員來出面協調,場館周邊交通基本上都是靠司機自律,這便容易引發混亂。場地有限是一方面,組織協調也不容忽視。”
對于展館西邊空出的一塊綠地,甘肅易潤汽車貿易公司的張經理則希望:“有關方面能考慮將這塊地平整為空地,展會時可以用來停車;展覽結束時也可當作廣場使用,也將這綠地利用了起來。”
問題三:配套簡單
◆現狀:就餐點缺休息處少
經過了“蘭洽會”和“車博會”兩次大規模的展會后人們發現,展館中一些配套建設簡單的問題已日益顯現。以就餐為例,雖然展館中設置了可供就餐的“就餐點”,但總共才有幾十張座位,除此以外,展館內外,可以說方圓千米之內都找不到一家適合大眾就餐的地方。此外,穿梭于場館,也總能看見一些人無處可坐最終席地而坐的尷尬畫面。而整個展館內,兩層樓也總共才有十幾張長條椅可供休息,在這有限的資源下,便經常會看到一些市民為搶座位而爭執的場景。
◆◆建議:加強配套建設突破瓶頸
“如今,只是甘肅國際會展中心運營就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待未來甘肅大劇院等建筑都相繼建好投運時,中心灘面臨的人流、車流會更多,相關的就餐、休閑壓力會更大,現有的配套建設便更加吃緊。”在蘭州城建設計院一名工程師看來,不加強配套建設,將是制約蘭州“會展經濟”發展的瓶頸。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汪曉文就指出:“甘肅會展中心的落成,對帶動蘭州市乃至全省的展會經濟會有一定效用,然而能發揮多大效用,更多取決于軟環境,即展館的整體商業運營水平。僅僅將硬件建設好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仍然是展館的后續管理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