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廠商聚集在展館門口,但不愿進場參展
中國百余家紡織企業日前組團參加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家用紡織品展覽會(下稱“土耳其家紡展”),突遇歧視性安排。中國參展商憤而聯合拒絕參展,但損失慘重。
沒有標識的“中國館”旁堆滿垃圾
2011年土耳其家用紡織品展覽會
此次中國企業團組規模浩大,共約500余人,除去觀展的100多人外,還有約150家企業的300多名代表預定了展位。
在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從事多年紡織品經銷的張女士此次預訂了12平方米的展位,并準備借此打開土耳其的銷售市場。她對記者講述了到達土耳其后的離奇經歷:“九點多鐘吃過早飯后,我們被帶出去游覽。原本預定當天(17日)下午就進場布展,但中午12點左右,在游船上突然接到通知,說臨時出了些狀況,下午不能去布展,而且展覽場館變為5.1號館。”
通知張女士的是土耳其家紡展大中華區總代理——歐意達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歐意達公司”)。他們在向張女士通知上述情況時也表示,公司正在和主辦方協商,當日下午就能解決問題。
本次參團的中國企業代表大多是首次到土耳其,對當地環境十分陌生,想著“客隨主便”,便沒有堅持提前布展,而且歐意達公司還安排他們下午去觀光游覽。
同樣來自浙江的關先生也是這次參展的中國商人之一。他對記者表示,歐意達公司已不是第一次變更展館,最早承諾給他們的是15號展館,但在4月底被告知15號展館是新建展館,展會開幕時可能還不能完工,要調到11號館。
18日是會展開幕的日子,關先生、張女士和其他300多名中國廠商乘坐多輛旅游大巴前往會展地。但到達之后,他們原本勃勃的興致卻被澆了個透心涼。“那根本不是展廳,就是5號館的地下車庫,而且大門在5號館的背面,沒有任何中國展館的標識,旁邊還是一個垃圾堆。”關先生如此描述他所見到的“中國館”。
一位叫“住在風里的云”的網友在北京時間5月19日發布的微博印證了關先生的說法:“展會公司發布的展商目錄上壓根沒有中國的部分。中國參展團的展館位于5號館樓下的地下車庫,大部分人根本就找不到。”
網友marthamm是一位參展企業的代表,她在微博上發布了大量現場照片。她描述說:“所謂5號館原先是個地下車庫被臨時搭建成了展館。進出只有一扇鐵門,沒有任何消防措施。周圍堆滿了垃圾。”
marthamm的另一條微博顯示:“我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Carlton Hotel的房間,當地時間下午3:10。此次土耳其之行的目的是參加土耳其家紡展,原本應該在展館忙碌的時間,我卻在織圍脖,是因為我們被展覽公司的人騙了。
中國展商指責代理公司涉嫌欺詐
“被代理公司騙了。”在事件發生后,大多數中國參展商這樣判斷。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慈云寺橋附近的歐意達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國際會展服務的企業。該公司2010年8月在其網站上以“喜訊”的提示語發布消息稱,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家用紡織品展覽會是土耳其規模最大的國際專業家用紡織品展會,位居全球第二,2011年首次對中國展商開放。這條消息至今還放在該公司網站首頁的顯著位置。
網站消息還顯示,歐意達公司于2010年8月被授權成為土耳其家紡展大中華區的總代理。
據關先生反映,歐意達公司向參團的企業按平均每平方米450歐元收取了展位費,標準展位為12平方米。據他了解,中國參展商大多是一個標準展位,少數有兩個。此外,他們每人還向歐意達公司繳納了2萬元人民幣的參團費。若按每家企業僅1個標準展位計算,150家企業交給歐意達公司展位費就高達81萬歐元,而若按團員人數為500人計算,歐意達公司的人頭費收入也有1000萬元人民幣。
據介紹,18日的情況發生后,歐意達公司代表還在展會現場當眾大罵“土耳其人不講信用”。但張女士更傾向認為這是在演戲。“他們應該早就知道這個狀況,但故意不告訴我們,肯定是和對方協商不成,又不想退錢,想隨便找個地方敷衍我們”,張女士說道。
在失去對歐意達公司的信任之后,中國參展商在會展現場扯起橫幅表示抗議。這一舉動使土耳其主辦方感到震驚,并出面協商。關先生被推舉為代表中國參展商與外方協商的三名代表之一。經據理力爭,土耳其方面同意退還他們收到的參展費用。雖然土方同意退款,但他們收取的實際展位費用僅約代理商收取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土耳其主辦方的表態更加堅定了中國參展商對歐意達公司蓄意隱瞞的懷疑。marthamm在微博上也無奈地說:“因為展館得到了我們代理的展覽公司的認可,我們實際上跟土耳其方面不發生關系了,抗議活動也弄不下去了,實際上變成了內部矛盾。有人開始組織跟北京歐意達展覽公司討論撤展賠償的問題。”
關先生回憶說,歐意達公司當時拒絕了全額賠償的要求,但當晚口頭承諾可退還部分費用??闪钪袊鴧⒄股谈械綉嵟氖牵稳?,歐意達公司所有隨團的人員全部找不到了,電話也無法打通。中國參展商立刻到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反應情況??傤I館試圖與隨團的歐意達公司總經理錢軍聯系,但一直未能成功,最終打通電話,對方卻告知已回北京。
目前,中國參展商已經向各自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準備通過司法渠道解決此事。有了這次經歷,他們表示以后不再參加北京方面組織的任何國際會展活動。因為他們聽說歐意達公司的經營團隊同時擁有五個公司名稱。
代理公司稱土耳其蓄意阻攔
記者就中國參展商提供的信息致電歐意達公司核實。負責回答記者問題的徐小姐介紹自己負責本次團展與土耳其方面的聯絡工作,知道整件事情的經過。她與錢軍提前一周抵達土耳其籌備會展。
徐小姐把歐意達公司就此事發表的公開信給了記者。這封落款日期為2011年5月31日的公開信稱:“由于土耳其主辦方CNR(一家國際展覽公司)隱瞞事實,刻意阻撓,屢次違約,對展館位置朝令夕改,并在展前2 天又再次調整展館位置,導致中國展商對展館不滿,情緒激動。”
按照公開信的內容,CNR于4月25日正式通知15號館無法如期完工;4月28日,確認中國區展館可安排至11號館;5月13日,在中國駐伊斯坦布爾李江領事監督下,再次確認11 號館,明確參展細則。但此后,歐意達公司試圖多次試圖進館搭建展臺,均受阻。
徐小姐稱,歐意達公司從德國雇傭的搭建公司是14日抵達伊斯坦布爾的。他們在烈日下等了兩天,什么也沒做。
公開信顯示,土耳其主辦方的確多次出現違約情況,但公開信沒有說明是否將由此產生的風險向中國參展商提示。
對于第二次更換場館,歐意達公司認為是CNR強制所為。由于11號館隸屬于土耳其商會,CNR未能協調好與土耳其商會的關系,導致后者收回11號館。
歐意達公司公開信顯示,該公司之前曾實地考察過5.1號館,并承認“5 號館地下層(5.1 號館)的情況也不是很理想,”但稱那是“當時能夠提供的位于正式展區的唯一選擇,”是“從大局出發”,“被迫接受”。
徐小姐表示,她們是在當地時間16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16日下午7點)得到主辦方變更到5.1號館通知的。因為當時很多展商已經在飛機上或在機場辦理各種登機手續,有的已經抵達土耳其,難以分別聯系無法將展館變動的情況及時通知各參展商。
對于18日的拒展事件,歐意達公司如此描述:“當中國展商正要進入展館時,一些不明身份的土耳其人上前阻攔,并煽動中國展商不要參展。當即造成部分參展單位人員情緒激動、言辭激烈。”
而對于參展商為何突然“集體消失”的質疑,徐小姐稱當時中國參展商情緒激動,自己受到了言語攻擊,隨團工作人員多為女性,沒有類似經歷,所以選擇回避。老板錢軍提前回國一事,她們當時并不知情,也是后來才知道。
歐意達公司網站這樣介紹自己:歐意達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始于2005年,是一家致力于促進中國企業邁向全球化步伐的專業服務機構。公司始終奉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主要為出口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出國參展及延伸服務。歷經四年穩步發展與沉淀積累,歐意達率先在家用紡織品及相關行業確立了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憑借扎實的工作,強烈的服務意識與強大的公共關系整合能力,歐意達得到了各國貿易組織、著名展覽公司、各大主辦方的信賴與鼎力支持,獲得了眾多世界知名展會大中華地區獨家運營權,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歐意達公司在公開信中還表示,將在坦誠聽取各參展單位的意見后,盡快給予解決方案,會爭取要求CNR 向參展商澄清事實,賠禮道歉,并賠償相應損失。
但截止到6月7日13時,歐意達公司仍然沒有拿出具體賠償方案。徐小姐稱,歐意達公司已致電每一個參展商,但各參展商索賠的標準不同,有的希望賠付全部費用,有的則只要求賠付展位費,但也有參展商提出在賠付全部費用外,還應加上精神損失費。她還表示,公司會盡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如果參展商堅持走司法途徑,公司也只好面對。
到底是誰坑騙了中國商人?
原本可以皆大歡喜的國際商貿盛會,卻上演了一場鬧劇。中國參展商認為,造成在土耳其被動局面的主要責任在歐意達公司,他們在土耳其商貿活動過程中的遭遇令人痛心。
中土兩國雙邊貿易額目前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中國與土耳其雙邊貿易總額約為150億美元,同比增長49.6%。其中,中國對土耳其出口119.4億美元,同比增長43%;自土耳其進口31.6億美元,同比增長79.3%。
現為土耳其中國工商總會會長的江小濱,1996年開始到土耳其經商,他向記者表示,土耳其商貿環境整體比較良好。土耳其人不像其他歐洲人有高人一等的感覺,當地社會也不排斥華人。他在土耳其經商多年,從未遇到過類似事情。
事發時,江小濱并不在土耳其,但他據后來了解到的情況分析認為,中國參展商的遭遇可能與所處的行業有關。土耳其是一個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和中國存在競爭關系。紡織行業商會在土耳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土耳其家紡展過去十多年都不允許中國廠商參展。這次中國廠商不但被允許參展,而且還預先訂到了非常好的展位,這可能過分刺激了當地的行業商會。
記者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了解到,紡織服裝業的確在土耳其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耳其是對紡織品實施貿易壁壘較多的國家。
2004年底前土耳其對我部分紡織品出口實施配額限制。
2005年取消配額制后,又對我42類紡織品實施進口數量限制。一直延續到2008年底。
2009年2月,土耳其宣布實行進口紡織品登記制度。
2010年10月,該國政務部部長聲明要加大對進口紡織品和半成品服裝的安全檢查。
2011年1月,土耳其又發布官方聲明稱,為保護本土企業不受進口產品沖擊,計劃對從全球進口的梭織面料和服裝產品提高進口關稅。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紡織部副主任王東曉向記者表示,雖然征稅的對象是全球供應商,但實際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涉及2258家中國企業,金額高達8.3億美元。今年3月我會代表業界前往伊斯坦布爾參加聽證會,并提交了抗辯意見。
商務部2011年4月發布的《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11》顯示,截至2010年底,土耳其共對中國發起57起反傾銷調查,23起一般保障措施調查,6起特別保障措施調查和2起反規避調查,目前案件主要集中在輕工產品和紡織品行業。
其實,在本次土耳其家紡展期間,表達了不滿的并非只有中國企業。據關先生描述,就在中國參展商拉起橫幅表示抗議之時,他發現還有其他國家的展商似乎也與主辦方產生了糾紛,還引來了美國媒體作現場報道。但因為語言不通,他沒有去詳細了解。
歐意達公司的徐小姐也說,她了解到印度館也被安排到一個“根本沒有人去”的會議中心,他們也向主辦方表達了不滿。
實際上,除了紡織品以外,土耳其對其他產業也設置了壁壘。商務部報告在關于在土耳其做貿易的風險提示第一句是這樣敘述的:“土耳其對部分產品的進口規定了許可證限制,且缺乏透明度。”
為了安撫中國參展商,土耳其主辦方后來在5號館地下車庫的大門上增加了“中國館”的標示。但marthamm卻在微博上表示,那是“我們此次出行恥辱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