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混亂、魚龍混雜 會展繁榮只是表象?
如今,我國會展行業入行門檻比較低,雖有相應的審批制度,很多也流于只批不“審”。一些資質不夠,甚至以“詐騙”為目的的不法機構,只要能夠拉到關系,拉到資源,就可以辦一次展覽。在近日媒體報道中,記者發現多地展會出現組織混亂、參展商魚龍混雜等各種亂象。
7月底在貴陽舉辦的“貴陽奇石珠寶博覽會”上,原本想在展會中掘金的各地參展商卻遭到冷遇。交齊參展費之后原本宣傳會有大量觀眾前去參觀的場地竟然無人問津。展會邀請函上未標明主辦方和承辦方,給參展商開具的收款收據上也沒有任何公章。
另據《中國貿易報》報道,以“精品、投資、升值”為主題的2012第十三屆北京國際珠寶展覽會不僅有高檔奢華的珠寶飾品璀璨登場,廉價仿制的裝飾性工藝品也來“湊熱鬧”,原本專業的珠寶展變成了“雜貨鋪”。
2012廣東·佛山文化產業博覽會更是如同一場鬧劇,在爭議聲中草草收場。主辦方承諾的佛山市政府協辦,宣傳材料上并沒有相關字樣。經調查,展會竟然未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在未告知參展商的情況下,在展會同期舉辦了性文化節,使得文博會現場觀眾難覓。
監管缺失、亟待反思 行業規范應盡早出臺
任何經濟形式過熱、無序地發展,都會導致行業產業鏈各方在疲于應付中消耗資本。再加上相關行業監管的缺失、難以跟進,當下表面繁榮下實則暗藏未來發展隱憂。
佛山市廣告協會秘書長關曉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現在很多的會展公司都是‘皮包公司’,為了搞展會,臨時組建,臨時招人,管理服務人員都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這樣搞出來的展會怎能不差?
近年來加強會展業規范化發展成為業內共識。有關專家表示,我國會展業發展強化規范,首先應加強行業標準建設。也有專家稱,我國會展業目前缺乏一個統一權威的主管部門,辦展審批渠道多,或導致多家同時獲批重復辦展。由于主題雷同,資源分散,造成展會質量下降,會展市場秩序混亂。此外,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對辦展主體的資質實施認證,從而使會展業的辦展主體參差不齊,影響了會展業整體質量。
在從會展大國走向會展強國的道路上,急需加快行業整合、制定“游戲規則”,在規范中求發展。有專家表示,未來會展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對展會主辦主體資質進行市場化、動態化的評估和認證,對展會管理逐步從審批制過渡到標準的登記制,使會展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