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與旅游業、房地產業并稱為三大無煙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集聚和擴散效應,在引導產業發展、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及知名度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會展經濟可以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這是它得以在世界各地迅猛發展并大受青睞的重要原因。據了解,我市會展經濟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快速發展:南昌國際展覽中心的營業額從2006年的250萬元,增長到2013年的2850萬元,增長了1040%。
據悉,每年在南昌舉辦的全國性流動品牌展會有3-5個,這在全國都排在前列,全國藥品交易會、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品展、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這些展會的成功舉辦,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凝聚了南昌的人氣、商氣和財氣,有力地推動了南昌餐飲、住宿、旅游、商貿、交通、金融等相關產業發展,已成為打造核心增長極的助推器。為此,我市還連續六年被評為十佳會展城市。
一位長期從事會展活動的業內人士表示,展覽業對經濟增長功不可沒,其貢獻大部分間接來自酒店、餐飲、通信、貿易、展覽攤位設計及搭建、貨運物流、廣告等各種關聯產業的消費。研究表明,會展經濟可產生1∶9的拉動作用,即如展覽業收入是1元錢,其他相關行業累計收入就可達9元錢。
對一個城市而言,不僅關聯產業可借船出海,會展業對就業的拉動力也不容小覷。展覽活動每年為香港提供約4.5萬個全職職位,其中1600個全職職位來自展覽業本身。來自有關部門的調查也顯示:會展業每1000平方米的展廳面積,可創造100個就業機會。按江西省現有展覽面積推算,我省會展業現有展館可解決2.3萬人就業。
“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南昌會展業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南昌會展業由于起步較晚,發展還欠成熟,與國內先進會展城市還有很大差距”,市會展辦主任胡星向記者表示,制約南昌會展業發展主要有五大原因,展館的硬件設施不足、會議酒店接待能力不足、城市交通環境、地區優勢產業較弱,高級會展人才引進缺乏等。
其實,南昌曾經舉辦過中博會、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中國綠博會等大型會議、博覽會,第三屆世界低碳經濟大會暨投資貿易博覽會又將于10月盛大舉行,這些會議都將為南昌的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胡星告訴記者,據統計,南昌賓館酒店住宿總床位不到10萬張。在舉辦大型展會期間,我市經常出現酒店房源緊張,酒店住宿餐飲等接待能力不足的問題就凸現出來。例如藥交會在南昌舉辦期間,外地參展人數達12萬人左右,由于南昌接待賓館能力不足,有些客商甚至住到了共青城。另外,有些外地制藥企業借本屆國藥會之機把年會放在南昌舉辦,需要30桌以上的星級賓館餐會廳,而擁有大型宴會廳的賓館卻寥寥無幾。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會展學院執行院長馮學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硬件是造就全國知名展覽展會的先決條件之一,包括擁有便捷的交通環境,大型的專業化場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可以帶來的觀眾和人氣。
發展的關鍵在平臺,南昌尚需一個打造全國大牌會展的國際化平臺。胡星告訴記者,南昌國際博覽城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建成后預計將拉動地方經濟600億元、帶動地方稅收140億元、導入人口18萬,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
據介紹,綠地南昌國際博覽城國際會展中心,立足城市建設前沿,將最現代的規劃概念、最先進的智能技術及綠色節能技術運用到項目中,建成后,將成為江西唯一、我國中南部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集展覽、會議、信息交流、商貿洽談等各種功能于一體的國際綜合會展中心,它將是江西和南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商貿活動及信息交流中心,更將成為舉辦國際國內各類展覽、會議、活動及接待外賓的最佳場所。
“硬件要跟上,還要緊抓發展機遇”,在業內人士看來,擴展會展中心還不夠,我市應當繼續依托南昌良好的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將展覽與對外貿易、招商引資、旅游產業充分融合,打造聯合強勢的會展品牌。此外,還應將我市的會展發展與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緊密聯系,嘗試探索走向國際舞臺,擴大國際影響力,讓南昌的會展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