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十五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西博會)在成都隆重舉行,新一輪會展經濟的盛宴拉開序幕。
會展經濟對于四川經濟發展最本質的意義,不在于為GDP增長貢獻了多少,也不在于會展產業帶動系數的高低,而是在于會展發展實現了四川經濟更大范圍的對內對外開放、更有效的資源配置,進而提供了四川經濟發展的廣闊平臺、增強了四川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貿易促進,推動產業分工專業化
簽訂貿易合同金額與現場貿易額是歷屆西博會考量會展經濟效應的重要指標,而西博會歷屆貿易額已經累計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其貿易促進效果顯著。總體上看,西博會推動了國際國內貿易的快速發展,為參展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為供給與需求的對接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平臺。
2014年第十五屆西博會有7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9000家企業參展,促成簽約投資合作項目1067個,投資額8028.9億元,實現貿易成交1210億元。
貿易額的逐年飆升,不僅使四川得到收益,也讓西部十二省(區、市)獲得了巨大的貿易利益。這種貿易利益不僅僅體現在貿易的數額上,更重要的是推動了四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產業專業化分工。
企業中崗位的分工細化和專業化,一定是基于企業規模的提升,同樣的道理,區域內產業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一定是基于整個市場規模的擴大。受制于市場規模的限制,四川產業分工的專業化程度還不夠,四川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績效還不夠高。要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在市場規模,而西博會所帶來貿易促進為四川帶來了外部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也正是會展經濟效應的重要體現。
近幾屆每年上千億的貿易額極大的拓展了國內外市場規模,就為四川產業分工專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專業造就優秀,隨著四川產業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四川產業競爭力會不斷提升,進一步強化貿易優勢,有望形成良性循環的內生增長模式。
資本流動,實現資源配置高效率
投資合作項目協議的簽訂是西博會繼貿易成交后的又一重點指標。從統計數據來看,歷屆西博會累計簽約投資項目已達到9069個,投資總額超過4.4萬億元。尤其是在2008年前后,西博會投資合作項目協議簽訂個數與投資協議總金額都出現了爆發式的快速增長,為四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帶來資金的支持和具體投資合作項目的支持。
西博會所引領的西部投資熱潮,得到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引領了資本的流動方向,實現了生產要素的重新優化組合,提升了四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資源配置效率。
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那就意味著需要市場微觀主體即企業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而引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的核心是資本。資本流向不同效益水平的行業和企業的情況,反映著稀缺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業或產業部門的有效程度,因此資本的流動方向就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方向。
近年來,西博會上千億,甚至最高超過萬億的項目投資額,一方面為四川和西部地區發展帶來了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更是為國內國外各類生產要素指明了流動方向。西部這一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引擎,正是各類生產要素、各類資源應當匯聚的區域。而西博會所帶來的大量資金,首先流向企業和行業,然后帶動人力資源、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向企業,進而促進企業和行業的內生發展,這正是會展經濟效應在投資方面的重要體現。
人員往來,樹立開放四川新形象
從西博會的發展歷程來看,人員往來以及國際交流發展迅速,參展商人數從幾百人提升到4600多人,其中外國參展商從來自17個國家提升到來自72個不同國家。這些數據都表明,西博會所帶來的人員往來無論數量還是流動范圍是巨大的,而這不僅僅只是帶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為四川樹立了開放的形象,是開創了四川對外合作新格局的良好契機。
一方面,在西博會上的人員流動帶來了區域間的貿易和投資,也帶來了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了解和信任。這正是區域間經濟合作的根本前提。人員流動的越頻繁、規模越大、涉及的范圍越廣,那么四川的開放形象就樹立的越明確,長遠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西博會上的貿易和投資不可能是一錘子買賣,在西博會上開放形象的樹立將帶來四川與各個國家和地區更為長遠的合作。
另一方面,人員往來帶來的還有觀念上的變化。要構建四川開放的格局最根本的是觀念的開放、思想的開放,西博會上人員之間的往來開闊了四川政府、企業各界人士的視野,沖擊了束縛開放觀念的思想桎梏,也讓外界了解了四川,消除了困惑與分歧,將自身的盆地意識和外界對四川的盆地形象轉變為開放合作意識和西部開放高地形象,從根本上為四川開放破局。
思考建議
拓展對會展經濟效應的認識
會展經濟對于一個地區而言,不應再只是單純的看會展對GDP的拉動作用,也不應只是看會展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果。對會展經濟效應的認識需要回歸到會展所屬的生產性服務業本身,判斷會展經濟效應大小的標準應是能否更好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能否更好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能否更好的構建開放合作平臺。
要明確會展與開放之間的關系
會展經濟是一種平臺經濟,會展產業是一種創新的產業模式,而這種平臺本身就是開放的、不斷拓展的平臺,這種產業模式也是開放的、不斷融合的模式。
因此,會展業天然的帶有開放的屬性,從宏觀來看它是對內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從微觀來看就是企業開拓國內國外市場的急先鋒,只要國家有開放的需求,只要企業有開拓市場的沖動,會展業就應當仁不讓的承擔起引領開放的重任。
調整會展行業重點推動方向
從引領四川開放新格局角度看,會展行業發展重點應從政府主導的會議、節慶活動等方向逐漸調整,進一步加強為生產性企業服務的意識,以促進企業之間的貿易、投資和人員交流為著力點。在促進四川對內對外開放、推進四川企業國際化、搭建國內外產業交流平臺上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