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召開的2015(第十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是今年廣州舉辦的高端國際會議之一,有1500多位外國駐穗機構代表及國內外城市規劃、交通運輸、生態城市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前來參加。據廣州市外辦統計,過去一年,廣州市就舉辦了20多場高端國際會議,數量在全國城市中位居前列。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在第116屆廣交會期間指出,“廣州正加快推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
何為“國際化大都市”,國際仍未有統一標準,“影響力”是獲得較多共識的評判標準之一,也是理解概念的關鍵點。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影響力,都是一座城市國際化程度的重要維度。有人認為,國際化大都市必然是“會展之城”,甚至為國際化大都市定下每年至少舉辦多少場、多少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高端國際會議的剛性標準。天時地利人和,栽得梧桐引鳳,廣州市基礎設施齊備,具備舉辦高端國際會議的能力和實力,且廣州市高度重視,一直努力承接、吸引高端國際會議,笑納四方賓客。
高端國際會議,搭起廣州形象展示的平臺。態度決定高度,經濟力決定影響力。高端國際會議紛至沓來,彰顯廣州胸懷,更見廣州實力。實力展示,形象提升,每一場高端國際會議的召開,都是廣州形象不出門的一次國際推介,都為廣州形象加一次分。如2014年的廣州國際燈光節,花城廣場主會場展示超過20多個設計作品,利用聲光電技術多面立體地詮釋古今廣府文化,演繹南粵城市變遷。一切盡在不言中,每一個點贊的背后,都是對廣州的一次肯定。
高端國際會議,助推廣州會展經濟的抓手。在會議的良性互動中,不僅展示了城市經濟實力,更為城市帶來新機遇——擴大與國際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地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因此,高端國際會議更像是一場經濟會議,對城市經濟發展舉足輕重。據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的統計,全球每年召開大約16萬次會議,產值超過2800億美元。以被譽為“出版界的奧林匹克”和 “世界文化風向標”的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為例,每年都會有100多個國家、7000多家出版商、30多萬個新品種參展,吸引數十萬觀眾前去參觀、選購。這個書展不但影響巨大,成為讀書人的嘉年華,也成為法蘭克福重要的會展經濟。廣州也已深有體會:今年3月25-26日,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常態、新機遇——2015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借鑒了達沃斯論壇、迪拜投資年會、博鰲亞洲論壇的辦會經驗,以全體大會、小型分論壇與高層會見相結合的模式召開。引起了世界500強企業、大型跨國公司、行業領軍企業的濃厚興趣,在短短2天的會期里,總投資額超過1100億元。
高端國際會議,拉闊廣州市民視野的窗口。引進外腦,激發“頭腦風暴”,拉闊廣州視野。高端國際會議,與會者都是行業中的頂尖人物,他們的觀點與智慧,必將令我們大開眼界。尤其是具有國際性、權威性、高知識性、高互動性的國際學術會議,由科學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參加的學術會議,提出學術見解、交流學術觀點、披露學術前沿,相互啟迪、相互碰撞、激發靈感,面對面的、高水平的交流可以催生新的科學概念和學說。廣州具有華南地區文教醫療中心優勢,享有世界一流的呼吸病學科、亞洲一流的眼科學、國內一流的骨科學,集中了華南地區最多、最優質的高校資源,這些是承辦各類頂尖學術性國際會議的軟件。非但學術中人,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對公眾也是一種高水平的啟蒙,如“科交會”的對公眾開放環節,就是一場極佳的科普。
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必然大有作為。廣州有著豐厚的領館資源(目前駐穗領館達51家,數量僅次于上海),有著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這些都是廣州會展經濟的重要抓手,只要我們認清形勢,找出差距,在硬件建設、標準體系、公共服務、高端人才等上著力,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廣州會展經濟必定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