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研討:大數據在產業會展中的價值
發布時間:2017-07-03 更新時間:2017-07-03 作者: 點擊次數:4228
由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頻道發起的“大數據時代下的產業+會展”研討會6月6日在北京召開,圍繞“大數據在產業會展中的價值”、“如何使大數據(互聯網)+會展更有實用性、可操作性”、“會展傳播對大數據下的產業意義”三大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中國經濟網常務副總經理雷越、長城會副總裁周景龍、北京逸格天驕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益、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強德、匯展供應鏈管理(北京)有限公司CEO吳菲、《中國貿易報》會展周刊主編周春雨、中國經濟網大型活動辦主任嚴永怡、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頻道主編周宇寧等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會上,雷越介紹了中國經濟網和大數據的需求情況,希望能和會展業界專家和從業者進行大數據產業+會展方面的深入探討,也希望媒體和會展業界能共同找到大數據的應用路途,共同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嚴永怡向會展業界嘉賓介紹了中國經濟網主承辦的會展活動: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創新技術展覽會、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國際食品安全會議、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絲綢之路經濟帶智庫峰會、三經論壇、中韓媒體高層對話等一系列會展活動。
儲祥銀在會上介紹了目前產業會展和大數據的情況,他表示,如果說大數據是一個平臺,那么會展本身也是一個平臺,如果能把兩個平臺相互融合發展起來,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平臺,出現倍加效應。數據可以為整個產業發展做好服務,產業發展了,和這個產業相關的展覽會就更容易做好。而通過會展活動有意識的數據效應,也可以為行業搭建更好的平臺,使行業用新技術走得更快。儲祥銀認為,做會展的大數據,不是簡單的如何招商,更多的是如何應用大數據把行業相關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產生釋放效應。
劉強德認為,展覽主辦方以前后臺儲備的所謂數據都幾乎是半死狀態,每年都需要更新和清洗。大部分數據來源就是一個簡單展商和觀眾人名片信息,和現在所謂大數據不是一個概念。過去我們曾經認為是一個大數據,曾經當做一個寶貝,以前很多展會也靠它來支撐。現在的大數據不是一個概念,有別于過去的數據庫,不僅具有海量性,萬級的數據。還具有海綿的吸納性。要給予這個人的身份信息,行為信息,以及這個行業信息,根據這個人去關聯出來很多關聯信息,就不是一個表格了。第三就是要及時性,一定是在云上,不管是展會期間還是展會前展會后都可以及時用,而且不是展會三天才想起來才使用這樣一個工具。這是大數據的基本特性,面對現在的大數據概念,我們要考慮如何建立,如何用大數據來指導會展業發展。
劉強德表示,對于大數據我們現在要有這么幾點思考:第一大數據如何建立?說是要建百萬級大數據,如何建立這一個事情。第二個建完之后如何用,對于我來說有什么價值,到底是用哪些?近兩年來,會展業對大數據眾說紛紜,但是真正落地用大數據來指導會展,包括在會展期間的三天來去指導的,好像還沒有很成功的案例。
劉強德認為,可以通過事件如“畜牧人紅包節”這樣的線上活動,主動吸引大家把信息登記上來。因為從網上找的信息不是特別準確,而且信息量和價值都不是特別大,但是活動,像事件營銷,挖掘心理這樣一個活動,一下子就可以瞬間到了萬級甚至更高級的數據,相對準確。如果這些數據中的行業內人士到達現場后,能有1%轉化成展商,那增長率就是幾倍甚至更高了。還有就是展會之后如何讓這個數據進一步得到發揮。現在云平臺這么通暢, 2倍5倍8倍增長都有可能。但如何讓展商基于我們得到更好的服務?如何讓一些數據統計變得更加科學,更加真實?
如何準確判斷下一次觀眾和展商對我展會所謂的滿意度和下一次的參與度?這些都是要通過數據來考察的,所以現在按照我們對大數據的理解設計大數據的吸納、采集和應用。
“不管是數據的建立,數據的使用,還是數據后續的價值,真正為我所用而且能夠落地實操的,才有價值。”劉強德最后表示。
李益認為,現在數據的收集是海量的,也可以達到相對精準。有傳統數據、基礎數據,比如各級城市、各級展館所有的數據,是基礎性的。還有的數據是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數據,還有一部分就是從聯通、移動手里面拿的這些行為信息。但眾多數據面前,如何建立邏輯關系,如何讓數據為其所用,這是數據公司一直在探尋和嘗試的問題。
吳菲認為一提大數據就涉及到收集,其實對展會現場收集數據來說,就要觀眾的手機和郵箱就夠了,至于來自哪個行業可以通過名片取樣。但整個行業內從技術層面用的太少了,收集上來的技術不精準,怎么用技術來分析,會不會產生誤判?現在會展產業整個的作用,B2C現在反而有所往上走,但是B2B在往下降,實際展會只是一個結果的體現,展會可以完全代表行業嗎?展會是一個富人的游戲。所以作為展覽的主辦方也好,或組織方也好,一定要知道所在展會行業的痛點在什么地方,所有來采購的人想要的是什么,參展的人的需求是什么,這才是最后展會的價值所在,包括圍繞這個主題大家進行數據分析,精準營銷,但是僅僅這個分析也只是幫助到參觀者。
周景龍表示,會展是一個平臺,互聯網是一個平臺,而它們的目的最大的價值是推動各個產業健康發展。他剛從大數據博覽會回來,看了所有的參展企業,其實大數據也好,互聯網展覽會也好,高科技展覽也好,他們展出的內容都一樣,之所以有大數據這個詞,其實是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由于傳感器的出現,包括后期可穿戴設備的出現,產生了很多數據,所謂說的大數據仁者見仁不一樣,有的時候必須是海量,不要拘泥于目標到底是為什么。
周景龍認為大數據最重要的是不同維度。流程數據是未來大數據里面很重要的一點,會展人關心的是這個觀眾走了哪些展位,聽了哪些會。流程數據在整個過程當中,定義對不對其實無所謂,從多維度的角度發現這個數據產生的關聯,才是他認為大數據很重要的一個特點。還有一個數據就是結果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其實是跟云計算息息相關的,大數據是在提出問題,云計算在回答問題,我們往往關注結果數據,想知道這個展覽會一共來了多少人,給你一個結果,給你一個報告,這個是結果數據
周景龍表示,數據思維、智能化思維能夠創新智能的產品,無非是選擇的切入點是好的。因為會展行業由于原先不注重技術和數據,空白點較多,目前只有30-40%的企業看到了會展需求的10%,他們解決的就是觀眾組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