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中國會展雜志社主辦,中國會展業聯盟特別協辦的中國會展業四方聯席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為2017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帶來了會展業的強音。來自會展政府部門、展會主辦方、會展場館、會展服務商及各大會展院校的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出席此次四方聯席會的領導嘉賓有:
袁再青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
王志平 原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中國會展業聯盟發起人
蘭宇鑫 中國會展雜志社執行社長
儲祥銀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陳澤炎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劉強德 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
韓云剛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
王 杰 京交會組委會會展部部長
陳文水 廈門市會議展覽事務局處長
詹聯科 海南省會展局會展處副處長
馬開立 中國包裝業聯合會展覽部總監
粱一新 廣州會展產業商會會長
趙慰平 法蘭克福(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大可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院長
呂玉貴 點意空間國際展覽集團總裁
呂志道 永一格文旅集團董事長
周 勇 上海國際會展產業園董事長
姜 海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紅演圈(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
陸 紅 遠大博睿國際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何東生 東和會展產業聯盟秘書長
孟海軍 中金環球會展商旅服務機構總經理
陳 江 北京朋利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李玉柱 北京逸格天嬌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 浩 北京飛漾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領導致辭
袁再青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
今天是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舉辦的第三天,作為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版塊,會展業有12項有關活動在此次交易會上開展,在技術、理念、材料等領域體現了行業標桿的地位。作為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要版塊,第二屆會展業四方聯席會也如期召開,會展業四方聯席會把會展產業鏈最重要的相關方面:城市、管理機構、主辦、場館、企業、院校放在了一個平臺上,是非常有創意和效率的,得到了各方認可,體現了共商共建共贏的精神。
2016年,中國會展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僅在辦展數量和平米數方面有明顯增長,也出現了很多亮點。2017年,會展業又出現了很多重要的熱點,包括“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以及將在廈門舉辦的金磚峰會。
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主席提出了兩個重要舉措:第一,2019年將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二,中國要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些舉措也凸顯出會展平臺對于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
王志平 原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中國會展業聯盟發起人
目前全國展覽業發展勢頭良好。2016年的各種數據表明,中國展覽業向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展覽規模和可供展覽面積都在全世界首位,今天這樣的成績是在座四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下一步,會展業應該借船出海,各顯神通,依靠“一帶一路”做出更多成績。
目前我們正在做的有兩件大事:
1、服務貿易司正在對展覽統計平臺進行完善,包括硬件、統計方法、口徑統一等。
2、受服貿司委托,我們近期要廣泛聽取業界在展覽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同時了解大家對政府的訴求,為今后展覽事業的發展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
今天的會議會展業聯盟也會做好記錄,與各方商討后匯報服務貿易司,如果能切實解決一兩個問題,那么我們的會議就是成功的。希望大家齊心協力為中國會展業由大變強貢獻聰明才智。
蘭宇鑫 中國會展雜志社執行社長
近年來,我國會展產業異軍突起,其中規模的擴大、水平的提高、國際化的步伐都令人矚目。更可喜的是,各地政府、企業和學術界對會展帶動旅游,拉動經濟,提升形象等作用的認識正在持續提升和不斷深化。但是我們國家的會展產業起步較晚,處于一個大而不強的狀態,會展產業覆蓋面寬,但逐漸凸顯了多而不精的市場狀態,形式老套、效果薄弱等問題日益顯現。
2017年,會展業面臨新常態下轉型升級挑戰。如何才能將優勢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打造新型展會并取得顯著的效果,需要討論四點問題。
第一、需要創新商業模式,擴展會展價值,開創會展業發展新局面,實現會展產業的升級。
第二、打造智慧場館,提升城市會展的競爭力。從各方面為主辦方、參展商還有參展觀眾提供各種智能、便利的服務。
第三、建設新興會展城市,打造品牌培育體系。竭力創辦扶持幾個地方特色展會,努力培育一批優勢行業的品牌展會。
第四、打造新型會展服務模式,實現多方共贏。會展服務商承擔著展會組織者與場館、展商和觀眾之間“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實現專業化、市場化、標準化、規模化,徹底與國際接軌,打造理想的共贏局面。
我相信通過智慧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我們一定會對會展產業發展規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加強協作共同促進中國會展產業的健康發展。
會議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主持
基于會展業發展現狀,中國會展雜志社執行社長蘭宇鑫與上海國際會展產業園董事長周勇代表雙方現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為會展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議題討論
中國經濟新常態,會展企業如何應對?
如何解決會展業的人才困難?
互聯網+ 能擊碎會展業痛點嗎?
呂玉貴 點意空間國際展覽集團總裁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共享服務標準,標準怎么落地,如何更有針對性,會展+服務方面怎么進行品牌建設,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共享意識談什么都是空談。另外,智慧場館需要理順,無論是技術、理念、材料與應用,都會對未來有很大幫助。我們不能再是“農民工辦展覽”,主辦方和場館要對展會起到引導作用,會展品牌建設應該從文化開始,最終實現共商、共建、共贏。
陳文水 廈門市會議展覽事務局處長
在ICCA的排名中,廈門排在第十,比較落后,但是我們有信心進入五強。即將舉辦的金磚會晤就是一個契機,另外,2019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廈門也是重要選擇之一。
目前會展業處在一個大轉移。從會展強國轉到新興經濟體的轉移已經快結束了。第二個轉移是從一線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城市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方面的競爭,這是會展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會展功能能否對行業起到推動是我們正在考慮的問題,想發展哪個行業,就先發展這個行業的會展是正在實踐的思路。
詹聯科 海南省會展局會展處副處長
海南省高度重視會展業發展。一直把會展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產業。為此,我們做了十個方面的工作:
1、設立海南省會展局。
2、在會展方面,我們制定了五年規劃,將海口定位為華南會展新興城市,將三亞定位為會展重要目的地、博鰲會議發展平臺。
3、地方財政扶持政策,設立了7000萬扶持資金。
4、積極推動了海南場館建設,規劃并籌備建設10萬平米的新場館。
5、政府參與主辦,樹立行業標準,帶動行業提升。
6、建設地方標準。
7、建設信息化公共平臺,開通了海南會展網,搭建交易平臺,通過互聯網梳理產業鏈。
8、規范會展業市場秩序,集中整治侵犯知識產權。
9、對海南會展業綜合招商工作進行推介,今年還要在10個方面做海南會獎的推介活動。
10、培養人才,與院校共同制定課程。
劉強德 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
移動互聯其實是對展商進行前置化服務。行業大數據的建議是對所有展商和觀眾進行梳理和收集,不僅是名片信息,還有很多關聯信息,這樣才對展商的推薦有價值。可是面對這樣的工作,數據安全的問題凸顯出來。如何做大數據?不做不行,不安全也不行。大數據建立后如何做模式也很重要,我們現在選擇眾籌的方式,通過定向的行業企業去邀約觀眾,同時通過這一形式吸引展商,幫助企業在一個城市進行有效推廣。
趙慰平 法蘭克福(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一帶一路是重大國家戰略。而展覽會有一個共性——重要的測試功能。一帶一路是機遇,機遇就伴隨著風險,展覽就可以進行試探,因為它有容錯的功能。無論外資還是國企,辦展可以為中國企業實際進入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市場調查。
展覽面積的統計不得不說。我們的統計都是毛面積,而國際發達國家至少德國統計的都是凈面積。標準不統一,展館利用率不一樣,毛面積就容易注入很多水分。這方面不是可以采用雙軌制,兩種數據都統計,逐步改善。
劉大可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院長
關于行業標準,我們可以借鑒好的經驗。中國會展業就像現在的出租車市場,想想當初我們是如何接受了滴滴,微信和摩拜單車?如今,我們會展業的滴滴在哪里?小黃車在哪里?我們必須做到前瞻性。如果不看到,可能就就像出租車司機一樣等待被侵蝕。
在政府政策方面,主要問題是滯后,比如小黃車侵占路權后才想到去治理。會展業也一樣,最好提前想到將要出現的問題。
教育的根本矛盾是會展的市場化和教育的行政化。比如,一個城市沒有會展產業也要設立會展專業,老師從哪里來?實習機會在哪里?大學要基于實踐、高于實踐,要積極和企業溝通合作。專業教育不等于企業培訓,不能要求所有的畢業生全部都拿來就能用,兩方面需要配合。
何東生 東和會展產業聯盟秘書長
做世博會的都是我們在座的企業,但是很多并沒有過硬的資質。馬上就要世園會了,我相信最后做的還是這些企業,那么我們怎么去得到這個資質。現在的標準讓人很寒心:有標準而大多數人不知道。北京市臨建設施標準作為一個很全面實用的地方標準,八年試行還沒有落實。我們的標準從無到有、從有到亂,缺的是宣傳和監管。
馬開立 中國包裝業聯合會展覽部總監
會議是平臺,是思想的傳播。四方聯席會的形式很好,會展各方就是應該采取平起平坐,多舉辦平等的圓桌會議。
呂志道 永一格文旅集團董事長
中國會展業發展非常快,已經是會展大國。但是中國的展會展覽在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同時,忽略了如何能夠精準、高效地服務。國外的一些大型展覽不僅門票價格高昂,而且一票難求。展會這個平臺并不是免費的,但只有做到讓介入的各方都有所收獲、體驗順暢,才會吸引各方明年再來,這才是展會的真正價值。
李玉柱 北京逸格天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
數據分四方面:參展商的固有數據,互聯網數據、移動互聯網數據、用戶行為。海量、后續處理是大數據的特點,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固有數據的泄露,相反我們能從大數據中得到很好的補充,這方面只有共享才能形成新的競爭力。
周勇 上海國際會展產業園董事長
產業導向,會展先行。每當經濟遇到重大轉折,會展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政府看重會展對產業的帶動,所以這方面值得探討。怎么把產業和會展結合。我們在做兩方面嘗試:把時尚品牌接入,留住觀眾;建立會展經濟生態區。這些都是要把會展流動的狀態固化,從而產生長遠影響。我認為四方聯席還需要擴展,未來最好是“四面八方”,還應該加入金融、IT技術等等。
姜海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紅演圈(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
既然我們身處在互聯網時代中,就要改變這個思維,不應該想我要不要把數據交給網絡,而是如何運用這個工具獲取更多,要用互聯網解決、升級我們的生活、工作、企業。
會展+互聯網有四個方面的作用:1、推動服務升級;2、數據管理和應用升級;3、傳播升級;4、交易升級。對于創新型企業,互聯網永遠是機遇,對于保守者,它就是噩夢。企業要積極設立相關部門,其他具體工作都是方法論,只有擁有應對這一問題的專業團隊,我們才能在互聯網時代占得一席之地。
懂會展的就是諸位,要研究痛點,研究技術,我們有先機,不要讓外部的做互聯網的后來企業擠占市場。
陳江 北京朋利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對于四方會議來說,我們就是服務商一方。目前擺在面前的最重要問題就是標準資質,當投標時對方要求雙甲資質的時候,我們達不到資質,怎么辦,為了生存只能想辦法掛靠。目前的資質都是行業資質,拿到國家資質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標準的推行和執行我們非常渴望。
劉浩 北京飛漾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來講從企業自身出發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遇到的痛點就是知識產權。我們搭建企業多少都遇到過搭建圖被抄襲的情況,這種情況要么直接利用法律維權,要么啞巴吃黃連。只是產權如何保護,對于展覽產業鏈靠后的環節來說,第一是基本的尊重;第二需要提升會展行業的服務水平,提供更好的保障。
陳澤炎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1、新常態提出已經幾年了,會展業發展的到底怎樣?
2、供給側結構改革,會展業是不是要三去,一些熱點城市還在興建,這其中怎么具體分析?
3、會展業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是所用清單都是差不多的,能否從展會清單入手做統一梳理。
4、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總是各說各的,會展人才是應用型、技術型、復合型的,這就是衡量標準,要把人才推向市場,用市場化去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