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推進產業融合延伸
發布時間:2018-05-21 更新時間:2018-05-21 作者: 點擊次數:3802
中國將成為全球制造的新高地。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8中國(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動力傳動與自動化展覽會(IAMD BEIJING,以下簡稱集成自動化及動力傳動展)上,產業融合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以下簡稱漢諾威)在華舉辦的子項目,集成自動化及動力傳動展是由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每年舉辦一屆的工業自動化展(IA)與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動力傳動及控制展(MDA)合并的展覽項目。
今年,首次亮相的集成自動化及動力傳動展,吸引了近200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參展。與往年相比,本屆展品的國際化程度超過60%。
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實現制造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是推動‘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展會同期舉辦的第六屆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如是說。
苗圩表示,可以預見,未來制造業的質量發展將越來越多地取決于新生產要素的投入,順應這一重大的變化趨勢根本就是要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優化升級制造業的要素結構,推動制造業加快向更多的依靠新型生產要素增長模式的轉變。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深度演變,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動力傳動融入自動化板塊,所展示的是工業自動化、傳動和流體動力技術的全套解決方案。
據賽迪研究院統計,我國已初步建成數字化的車間或智能化的工廠208個,其中電子信息、電力裝備、動力電池等領域的32個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化工廠達到國際先進的水平。
漢諾威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工業自動化展和動力傳動及控制展已逐漸呈現融合趨勢。市場越來越青睞跨行業、跨平臺解決方案以及數字化集成產品。
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
德國駐華大使館公使呂帆表示,德國和中國是戰略合作伙伴。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將加快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這為中德合作創造了更多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自動化成為工業發展必然趨勢的今天,先進技術成為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的“利器”。
“參加行業內標桿性展會,才能掌握最新的發展趨勢。”威圖電子機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圖)機柜產品經理李茂輝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行業引領者,威圖非常看好中國市場。據介紹,此次參展,威圖自主研發的自動化機柜用1.6千瓦空調,比常規機柜空調節能75%。威圖的競爭優勢還在于,在“硬件+軟件+服務”的價值鏈體系實踐中,威圖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與Eplan軟件系統實現無縫對接,全面覆蓋客戶從需求、訂單、生產、物流、服務的整體環節,幫客戶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等諸多方面的高效性。
“此次參展的康耐視VIDI套件,是首次在中國市場亮相。”據康耐視視覺檢測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VIDI套件是首款專為自動化應用設計的圖像分析軟件,該產品設計的初衷是為解決傳統機器視覺系統無法完成的復雜應用,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
融入全球智能化
“將動力傳動融入自動化板塊,通過展會平臺集中演繹工業自動化、傳動和流體動力技術的全套解決方案。”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尼克斯)行業發展與自動化產品經理趙毅介紹說,菲尼克斯作為工業4.0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之一,此次參展的最新無線以太網產品家族——智控未來:電氣無線通訊,快捷、穩定、可靠,掌握無線通訊核心科技,支持PROFINET和EtherNet/IP等協議,毫秒級通信也應對自如。
“制造業的互聯網轉型,不能僅僅看到數字化或者互聯網化,更要理解工業技術、制造技術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菲尼克斯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顧建黨認為,打造智能產業生態,為企業數字化提供轉型方案,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據記者了解,近日,在中國科協的指導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13家學會組建了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并成立了國際智能制造聯盟籌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