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編好“一張圖” 梯度發展會展業
發布時間:2018-06-19 更新時間:2018-06-19 作者: 點擊次數:4076
近日,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舉行,《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在會議期間通過了審議。現場簽約了11個項目,包括長三角地區協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保障工作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上海正在抓住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契機,與蘇浙皖三省共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6月11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接受三省一市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長三角地區將編好“一張圖”,讓產業創新更協同。他認為,三省一市各有特色優勢,須認清優勢、各揚所長、補好短板,“當前,要通過摸清家底,編制好長三角產業和創新資源標識圖,把各自產業特色和基礎標識出來,既防止重復投入、資源浪費,又推進產業聯動、資源共享。”
業界專家表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有利于調整產業布局和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區域發展,促進協調發展。上海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會展業方面具有優勢,而江蘇、浙江等鄰近省份具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上海和江浙皖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前景明朗。
產業布局會發生變化
據悉,合作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啟動“環滬護城河”行動,搭建“6天+365天”常年交易展示平臺,推動會展商品通關便利,加強與品牌展會聯動,打造長三角會商旅文體品牌項目,開展經貿對接活動,合作深化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數據挖掘,推動形成商機共同開發機制。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會對長三角地區產業布局帶來哪些影響?南京財經大學教授、江蘇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為付表示,《行動計劃》的出臺和眾多項目的簽約,是用“政府+市場”手段統籌區域發展,完善了組織架構,產生了導向性作用。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董雪兵告訴《中國貿易報》記者,三省一市此次舉動意在瞄準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這一目標,而世界級城市群對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先的現代產業體系。
浙大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肖文表示,長三角一體化一方面降低區域內的壁壘,利于浙企“跳出浙江”,擴大浙江腹地市場或投資范圍。另一方面,長三角一體化要求浙江省內實現一體化,提高浙江資源整合能力。
須積極促進對內開放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區域合作開始較早的地區,將于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會展業是上海一大支柱產業。業界專家表示,長三角一體化有利于上海會展業帶動江蘇和浙江會展業。另外,為擴大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和帶動效應,上海應當在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促進對內開放。
張為付認為,三省一市區域分工日漸明晰和優化,隨著上海會展業的升級,有些會展活動逐漸不適宜在上海舉辦,這就給江浙皖特別是江浙兩省帶來了機會。“有些行業展會給上海帶來了交通運輸和生態保護方面的煩惱,而江浙兩省經濟條件也不錯,具有一定基礎,可以承接這些展會,這體現了一種梯度化發展。”
張為付說。
“跨區域合作具有促進作用,促進長三角區域合作有利于實現浙江經濟發展。”董雪兵說,“對浙江很多產業來講,長三角一體化能使其跟上海形成一種互補局面,上海許多企業會逐漸將目光投向浙江。”
董雪兵認為,滬浙兩地之前就存在錯位發展,隨著滬上“龍頭”地位的上升,有些附加值低的展會將落戶浙江,成為當地的高附加值產業。
肖文表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舉辦,上海和浙江兩大經濟高地應當開展更多合作。一方面,浙江應當承接上海的高端會展業轉移,尤其是以嘉興為龍頭全面接軌上海,使嘉興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區域新增長極。另一方面,雙方的合作應當凸顯差異性,規避同類型展會惡性競爭,使長三角一體化實現高質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