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即將收官之際,回望改革開放40年的道路,會展作為國際經貿往來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軌跡。會展不僅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在建構外交關系和促進全球經貿往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資深會展人看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會展已經成為國家主場外交的重要手段。此外,會展也是城市品牌傳播的主要途徑。
一部改革開放經貿發展史
時間回到40年前。1978年10月,第44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流花路展館舉行。當時,隨著此次廣交會的開幕,與會者已經嗅到了春天的氣息。據親歷者回憶, 本屆廣交會出現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多個第一:首次將“以銷定產”作為對外貿易的方針。此前是中國生產什么,外商就得買什么;首次開展了補償貿易記錄,洽談的項目有66個,當場簽訂協議的有3個;首次開展了來料加工、來件裝配的業務,成為了一屆真正意義上的商品交易會。
僅一年之后,到了1979年的第46屆廣交會(秋季),外商可以直接使用外幣采購貨品,也是在這一年,紡織品館第一次展出結婚禮服。相隔5年之后的1984年秋季,第56屆廣交會上展出了個人臺式電腦。
作為中國外貿的重要“晴雨表”,廣交會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貿易合作面臨新挑戰的“風向標”。1999年春季,在第85屆廣交會上,民營企業首次以正式身份參加廣交會。自此之后,民營企業成為廣交會上的主力軍。
隨著廣交會“天下第一展”的影響力提升,其規模逐步擴大,自2003年起,廣交會逐步遷往新址——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簡稱廣州琶洲會展中心)。2007年春季,自101屆開始,為促進貿易平衡,廣交會開始設立進口展區,廣交會的全稱也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40年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舉辦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本屆進博會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共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
此次進博會交易采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在這578.3億美元意向成交額中,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額最高,為164.6億美元;其次是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成交126.8億美元;汽車展區成交119.9億美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成交57.6億美元;消費電子及家電展區成交43.3億美元;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成交33.7億美元;服務貿易展區成交32.4億美元。此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47.2億美元。
專家表示,進博會的舉辦,推動新時代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在我國不斷開創新時代對外開放新局面的同時,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推動進口與出口平衡發展;著力優化進口結構,促進生產性服務進口;推動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打造更多進口促進平臺。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加快商簽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出更多中國方案、中國倡議;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打造中國投資品牌。
從跟著學到會展服務引領者
時間回到20年前,中國的會展業發展水平還處于向國際會展同行學習的階段。但近兩年,中國會展業在創新上已經走在世界的前面。尤其是,隨著首屆進博會的舉辦,來自世界各國的與會者體驗到了中國會展服務的先進技術。“首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會展業的又一個里程碑。”業內人士強調,一場規模達30萬平方米的博覽會,有3600家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僅其展覽工程就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服務體系。尤其是同一時間段不同的參展商運送展品進出展館,工程方服務方同一時間進行作業等,這不僅考驗一個超大型博覽會組委會的協調組織能力,也考驗場館配套設施的負荷能力,但通過進博會的成功舉辦,中國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運營秩序良好的博覽會現場,一切都超乎預想。
“進博會使用了人臉識別、太赫茲等多種技術的智能驗證安檢系統,實現了每小時安檢1500人次。”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在進博會舉辦期間,每天幾十萬人次進出場館,沒有出現人群滯留的現象,表明中國會展服務通過了創新技術的大檢驗。
此外,首屆進博會舉辦期間,千兆光網接到參展商展臺和新聞中心媒體工作臺桌面,為智慧展會提供了高速、安全、可靠的通信應用服務。統計顯示,進博會期間,官方App下載量達20余萬次。
業內人士感慨,進博會讓會展從業者們真正實現了AI、物聯網、大數據、刷臉等智能化服務的體驗。
“曾經我們是中國會展同行學習的標桿。但現在我們要向中國會展同行交流智能化服務的先進理念。”有國際展覽巨鱷在參加進博會后表示,進博會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水平看,首屆就躋身全球展會的前列,是國際會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記者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獲悉,第二屆進博會已經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據悉,第二屆進口博覽會的籌辦工作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的目標要求,著力在“高規格、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高成效”上下功夫。第二屆進博會不僅展會總展覽面積將擴大,論壇參會嘉賓規格、規模力爭超過首屆,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會減小。
據孫成海介紹,第二屆進博會在基本框架方面,主辦單位、合作單位、承辦單位、舉辦時間、舉辦地點均與首屆保持一致。在展覽布局和規模方面,繼續包括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論壇。
其中,國家綜合展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展示貿易投資領域有關情況,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狀況、投資旅游,以及各國特色產品,只展示不成交。
相較首屆,第二屆進博會企業商業展展覽面積會根據展商需求增加,設裝備、消費、食品、健康、服務等5個板塊7個展區。論壇仍然包括主論壇和若干分論壇。
在政策支持方面,保持支持力度不減首屆,并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推動有關部門出臺新的支持政策措施。
目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與展商已簽約的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堅持開放合作辦展,使進博會成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形象、開展國際貿易的國際公共平臺。”業內人士表示,進博會不僅是一場經濟盛會,更是展示并共享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盛會,同時也是中國會展業發展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