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編纂的《中國展覽業大事記(1949-2019)》(以下簡稱《展覽業大事記》)目前已完成,中國展覽業界以此向新中國70華誕致敬。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明智、知史擔責,以史鑒今、以史資政”,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展覽業大事記》在編撰之初,就本著這一目的。
在上世紀50年代,除了在一些重要城市建設“蘇式展覽館”,我國也與世界保持聯系。1957年10月,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交會)在廣州舉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25屆。改革開放后,我國會展業更是迎來大發展。1985年8月,鄧小平同志為新落成的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題寫館名,標志著中國展覽事業進入新階段。
2001年,我國首次確認了“會議、展覽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中國展覽業正式誕生。
2015年4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15號)發布,這是我國展覽業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明確提出,近年來,我國展覽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要更好發揮其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中的作用。
習近平主席高度關注與關懷我國展覽業的健康發展。
2018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推動的世界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貿易博覽會項目,取得巨大成功,產生深遠影響。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這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越辦越好?!?
在2019年北京世園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表達實現“美麗地球家園”的偉大意愿,弘揚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人文追求,使這一世園盛會達到新高度和新境界。
《展覽業大事記》收錄新中國展覽業近1500件有關事件以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每年舉辦的展覽項目,力求做到以國內舉辦各類經貿展會為主線,并延伸到經貿類出國(境)展和在國內舉辦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A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涉及政府部門與展覽政策、展覽項目與主辦單位、展覽場館與相關服務、展覽教育與人員培訓、展覽市場與展覽企業、國際合作與外資公司等方面,勾勒出新中國展覽業從醞釀到誕生、成長的基本輪廓,展現出一代又一代中國展覽人的奮斗成果。
縱覽70年新中國展覽業的發展歷程,有以下幾層面的考量:一是從政治層面,展覽活動和展覽業態越來越具較高的政治站位;二是從經濟層面,展覽活動和展覽業態對促進經濟發展處于日趨重要位置;三是從社會層面,展覽活動和展覽業態與廣大民眾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四是從文化層面,展覽活動和展覽業態不斷提升中國文化自信;五是從生態層面,展覽活動和展覽業態成為綠色宣傳者與踐行者。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明年是“十三五”規劃完成之年,也是全面實現小康之年。后年是建黨百年,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年。按照這樣的時間節點和發展勢頭,中國展覽業將迎來持續發展的最大機遇。
在中國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展覽工作者將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必將從展覽大國走向展覽強國。這也是《展覽業大事記》給我們的啟示。(作者系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