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年在中國舉辦的半天以上的會議就超過10萬個”,一個跨國醫藥企業的采購總監告訴我。盡管對于藥企的會議數量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當我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還是被驚到了。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可對話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據說,這個數字如今又增加了很多,大概是15萬甚至更多。
這就難怪,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別的視角看,醫藥會議(medical and pharma meetings)都是會議市場上各行業中占比最高的。
醫藥會議市場分為醫藥行業會議市場和醫藥企業會議市場兩大部分。盡管在實際運作當中,行業會議與企業會議有一些交叉,但兩者總體上會保持自己的特點。兩者的差異主要有:
一是主辦機構不同。醫藥行業會議的主辦者通常是醫藥行業組織、媒體、教育與研究機構等,而企業會議的主辦方就是企業本身。在行業性會議中,企業一般是作為支持者、贊助商、參展商、參會者等角色參與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有些企業為了增加參會人數、提升銷售效果,通過借用行業組織、媒體及研究機構的名義,來舉辦會議及活動。這種情況肯定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主流。
二是目的不同。行業會議是站在行業或者領域發展的角度來策劃和組織運行的,行業或領域內的企業、專業人士,都有相對平等的參與機會。企業舉辦的會議大致分兩類,一是針對內部員工的會議及活動,二是針對經銷商和客戶(包括直接客戶或間接客戶)的。
第一,醫藥行業會議市場——平均會議規模最大
很有可能,某個行業的最大會議規模會超過醫藥行業最大會議的規模,但就會議總量及其平均規模而言,醫藥行業會議無疑居于首位,而且將很可能將第二名遠遠拋在后面。根據美國健康會議與參展商協會(Healthcare Convention and Exhibitors Association)發布的統計數據,在2015年排名前50的醫藥行業會議中,最大規模會議達到了57,000人,就連排名第50的“西南牙科會議”也達到了11,000人。美國是全球會議市場最發達的國家,這個數字可以說基本上反映了醫藥會議市場的真實面貌。這些會議及展覽涉及到臨床醫療、生命科學、生物、護理技術、獸醫及其他醫療相關的科學、研究、行政等。
與美國發達的醫藥會議市場相比,我國的醫藥會議市場則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多個醫藥行業會議的規模突破萬人,甚至兩三萬人,在各個行業中處于首位。
我國醫藥行業的會議與美國有較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醫藥行業組織的管理體制可能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國醫藥行業組織的管理是半行政化的,所以會議運作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就在情理之中。還有一點,我國醫生的總體數量很大,但活躍人群占比較低,他們參與社會及專業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和提高。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醫藥會議潛力很大。
除了國內會議之外,醫藥行業的國際會議也很多。由于全球醫學研究、臨場醫療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來自不同國家的相同一個領域的專家聚集在一起,交流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等,是一件很受歡迎的事情。所以在國際會議協會(ICCA)的數據庫里,醫學類的國際會議仍然占比最大。
醫藥行業的會議多、平均規模大,主要是因為醫藥行業的細分專業數量多、會員基數龐大。中華醫學會有七八十個細分專業委員會,每個專業委員會都有數量巨大的會員群體。
第二,企業醫藥會議市場——會議數量最多
與其他很多行業不同的是,醫藥行業企業營銷的核心手段是會議,而且這一點很難被替代。因此,在各個行業企業的會議花費中,醫藥行業占比最高,可以達到企業營收總額的4-6%。這種情況國際國內都大致相同。
綜合來看,企業醫藥會議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一是科室會、說明會;
二是專業會議、展覽會;
三是內部團建、培訓會;
四是中高層會議、董事會;
五是與銷售、客戶相關的會議及活動;
六是獎勵旅游及特別活動。
與行業性會議相比,企業舉辦的會議及活動的規模就小多了。雖然國內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但總體來看,平均規模應該在數十人范圍內。
綜合國際國內醫藥會議市場發展情況,以下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總體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包括會議數量、消費額等;
二是合規問題始終是國內外醫藥會議專業人士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三是會議質量越來越成為決定醫生是否參會的重要因素;
四是如何使用移動設備為參會者提供便利是會獎從業者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
五是醫藥會議專業人士與會獎從業者需要不斷思考提高醫藥會議RIO(投資回報)問題。
關于醫藥會議數量為什么這么多的問題,醫藥行業的特性只是一個方面,核心原因是醫療市場巨大,而且不斷增長,很難看到天花板。
醫藥會議在整個會議市場中占比最大,因而受到了會議目的地及會議產業鏈供應商的特別重視。在國內外會議市場上,專門靠醫藥會議來吃飯的會議公司、旅行社、技術公司等有很多,它們的專業化程度也很高。在會展中心、會議中心、酒店、度假村等會議場所當中,醫藥會議雖然不是人均花費最高的,但很有可能是各行業中占比最大的,所以在這方面下足功夫很值得。隨著中國醫藥會議市場的日趨完善,中國醫藥會議的產業鏈也會更加專業化、品牌化和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