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時讓我們在文件上簽字,我們也看不懂,哪里敢簽。”
2016年1月,拉斯維加斯的美國國際消費者電子產品博覽會(CES)上,常州某獨輪自平衡滑板車企業的攤位在展會第一天,就遭遇了美國聯邦法警的突擊搜查,他們以涉嫌侵犯別家專利權理由沒收了展臺內的獨輪自平衡滑板車樣品、標語和宣傳材料等物品。
查抄人員帶著小拖車來到現場,并向該企業參展人員出具了一疊非常厚實的文件和取證材料。現場參展人員說,“查抄時讓我們在文件上簽字,我們也看不懂,哪里敢簽。”
受此事件影響,該企業同類上百款類型產品在B2B網上的銷售被強制下架,網上結算被中止,生產也被迫停止,企業幾乎陷于癱瘓,成為了當年外貿行業的重要新聞事件。
有統計結果顯示,13%的企業在境外參展過程中曾遇到過知識產權糾紛。
下面介紹一下各國展會現場有關知識產權的初步禁令及扣押令規則。
法國
在法國,知識產權所有人可以在展會上收集侵權證據,這是收集侵權證據最經濟快捷的方式,特別是在產品進入市場前先出現在展會上。
德國
在德國的展會上,經常會看到一些知名品牌授權的律師在涉及侵權的展商展臺上,假裝觀眾向展商刺探情況,暗中收集證據。展會上參展商為了吸引潛在客戶,通常都會在展會上對產品的質量和特性作出承諾,因此,在此期間律師可以收集到比商品畫冊和網站上多得多的信息。
如果權利所有人在展會馬上就要開始前認定某個商品屬于侵權,可以申請初步禁令,而且一般很快(一天之內)就能拿到法院的臨時令狀。
另外,在德國,初級禁令不是由法院送達的,而是由執法官直接送達給另一方。執法官可能會在送達初級禁令的同時收到扣押的命令,可以在展位上進行搜查涉嫌侵權的產品并予以扣押,甚至封存到法庭裁決,而且封存商品的費用,通常要求被告參展商預先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通常情況下發出初級禁令前不會向被告發出警告信,而是突襲展位。
比較知名的事件是2008年,柏林電子消費品展(IFA) 的第一天,德國海關以及相關機構共派出200余人,根據事先掌握的情況,對69家參展公司進行了突擊搜查,沒收了大量展品,其中甚至包括海爾、海信的產品。
意大利
在意大利,知識產權法庭很少批準單方禁令,在意大利,展會期間,被訴侵權產品不可被沒收。
瑞士
法院可以根據受害方提出的單方面批準,發出中間禁令停止侵犯,并迫使參展商撤下所有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再戰產品。這種判決不允許任何拖延,而且無需聽取他方當事人的申辯。
西班牙
在西班牙,曾經有權利持有人組織了可能侵權的商品入關,阻止參展商在展會上展出。
荷蘭
在荷蘭,大多數與專利有關的訴訟都是由海牙地區法院和海牙上訴法院專門管轄,很多法官在知識產權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的專業知識。在荷蘭,知識產權人都可扣押涉及侵權的貨物。荷蘭沒有具體針對展會期間知識產權實施的規則,事實上所有的實施都由權利持有人自己進行,也無需當局干預。
美國
美國專利和商標權人出于種種原因的考慮,會利用海外展會對參展的中國企業提起侵權訴訟。更糟糕的是,這些權利人不僅僅會對參展的中國供應商提起訴訟,還會在展會開始前就針對參展的中國企業申請臨時禁制令以阻止他們在展會上對涉嫌侵權產品進行展示、報價或者接受訂單。
赴海外參展前,如何規避知識產權風險?
西方企業經常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其市場或運營盈利,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市場之外。
中國企業赴美參展,如果產品被他人知識產權覆蓋,則構成進口、銷售,或許諾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可能會面臨在聯邦地區法院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知識產權訴訟。知識產權訴訟會給企業帶來金錢、市場及商業機會上的巨大損失。例如,企業可能會賠償專利權人幾百萬甚至更高的侵權賠償,故意侵權時需要支付高達3倍的侵權賠償,甚至包括對方的律師費用。
知識產權風險是可以減小,甚至避免的。
為了幫助參展商解決在展會期間出現的知識產權,國際展覽協會(UFI)2008年2月編寫的“展會知識產權的保護建議”中,明確要求展會組織者提供法律援助、仲裁律師或法官,甚至提供翻譯,以幫助參展商確定在展會期間是否有違反知識產權的行為或幫助解決相關糾紛。但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如意大利、德國和瑞士的展會組織者能有效執行UFI的這些建議。
因此,如果你在參展展會現場碰到知識產權相關的投訴,請聯系展會組織者。隨團參加展會的展商,可以咨詢領隊,獲得法律援助和咨詢,不要貿然自己行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影響參展效果。
另外,建議參展商應該隨身攜帶其專利權或商標權注冊的初識文件或授權副本(如有任何已經作出的針對某個參加展會的侵犯專利權產品的判決也最好帶上),防止展覽期間可能出現的侵權調查。
參展企業在參展前,可就參展產品和材料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檢索審查,排除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尤其要注意相關知識產權在參展地的申請注冊情況,因為在中國享有知識產權并不意味著在參展地必然也享有相應的知識產權。
比如在前文案例中的常州平衡車企業,他們展示的平衡車產品擁有5項中國專利,不過尚未通過美國的PCT申請。(PCT即《專利合作條約》的國際條約,在美國銷售或者參展,相關產品要通過在美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
企業在向客戶寄送產品樣板的時候,也需要多加留意。因為有些律所和他們的調查員會直接向中國公司索要有侵權嫌疑的產品然后對其做侵權分析。他們通常在展會留下名片并且索要樣品,又或者發郵件給中國企業索要樣品等。雖然樣品是訂單的敲門磚,但是在處理樣品請求的時候,需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