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的配套活動,是主辦方為營銷展會組織的相關活動。
展會的配套活動,分為在展會現場舉辦和在展會之前(之后)舉辦兩種情況。
組織配合活動的作用
之所以稱為配套活動,乃因展會與配套活動是主從關系:展會是主辦方的主打產品,活動是附屬產品;展會是主辦方市場營銷的主體,活動是是營銷的內容;展會是主辦方服務客商的大平臺,活動是依托其上的小平臺。因此,展會是紅花,配套活動是映襯紅花的綠葉。
展會主辦方組織配套活動的目的是:吸引目標受眾,豐富展會內容,增加服務價值,提升服務體驗。
配套活動的類型
展會的配套活動大體可分為會議、頒獎、節慶、賽事、演藝、考察等類型。其中,在展會現場或在展會期間(包括在會議中心)舉辦的活動,主要是會議、頒獎、節慶、賽事和演藝;在展會之前(之后)舉辦的活動,主要是新聞發布會、展會推介會和商務考察。
會議 | 主辦方或聯合相關機構舉辦的會議。通常分為論壇會議、專項會議、培訓會議和技術交流會議、新聞發布會和項目推介會六類。
論壇會議,指邀請權威人士就設定議題發表演講的會議。如“進博會”期間舉辦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2018年首屆論壇以“激發全球貿易新活力,共創開放共贏新格局”為主題,邀請7位外國領導人和3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演講。
專項會議,指圍繞某一專題或工作事項組織的會議。如中國鑄造協會在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期間召開協會年會。
培訓會議,指針對展會中某一受眾舉辦的專業培訓會議。如上海樂器展為樂器經銷商舉辦的銷售培訓。
技術交流會議,指參展客商圍繞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舉辦的推廣會議。如2018年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數控機床展會期間,埃克森美孚公司舉辦“機床潤滑技術的革新”技術交流會。
新聞發布會,指針對媒體的信息發布會議。如每屆廣交會在開幕前均要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廣交會的組織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項目推介會,指在目標市場推廣介紹展會的會議。如德國科隆口腔醫學展2018年11月1日在上海舉辦中國媒體推介會。又如2019年11月2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在美國紐約舉行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0)推介會。博覽局負責人在會上詳細介紹進博會情況,多家美國企業和機構現場簽約參展。
頒獎 | 主辦方或聯合相關機構舉辦評選活動并頒發獎項。如在東莞舉辦的國際名家具展頒發的家具設計“金羿獎”。獎項分為創新設計、匠心工藝、展位設計、陳設風尚和軟裝設計五個類別。又如德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ISOP)頒發的體育服裝面料、新型體育器材ISOP全球設計大獎。
節慶 | 主辦方或聯合相關機構舉辦的節慶活動。如中國畜牧業博覽會舉辦的畜牧交易節,北京國際家居博覽會舉辦的北京智能生活節。
賽事 | 主辦方或聯合相關機構舉辦的競賽活動。如上海國際酒店及餐飲博覽會舉辦的酒店中西餐擺臺、“我是主廚”烘焙大師、咖啡沖煮、拉花藝術、面包制作、披薩制作等比賽活動。
演藝 | 主辦方或聯合相關機構舉辦的表演活動。如紡織服裝展覽會上的模特走秀、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的非遺項目表演,茶葉展覽會上的茶藝表演。
考察 | 主辦方或聯合相關機構組織參展參會人士進行的商務考察。如重慶高新技術博覽會組織與會境外客商考察重慶市高新技術開發區。
組織配套活動的要點
展會主辦方組織配套活動,要點有六:
1.充分認識組織配套活動旨在營銷展會,發揮吸引目標受眾、豐富展會內容、增加服務價值和提升服務體驗的功能,力求為展會增光添彩。
2.將配套活動納入展會營銷工作計劃,統籌安排,有序實施。
3.根據市場變化和受眾需求,不斷創新配套活動的形式與內容。
4.重視配套活動的資源配置,包括社會資源和資金的投入。
5.明確專班或專人操作配套活動,明確業績考核目標。
6.促使配套活動規范化、品牌化(如評獎),打造展會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