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2日,2024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漁業周設置四大活動,漁博會設置展覽面積4.2萬平方米,預計參會專業采購商將超2.5萬名。
28日,福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副市長林治良介紹并發布相關情況。他說,今年是“海上福州”戰略構想提出30周年。30年來,福州市依靠創新科技耕海牧漁,實現了由濱江型城市向濱海型城市跨越,建成了現代化海洋漁業產業體系,對外交流合作更加豐富多元。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3250億元,居全國第三;水產品產量307.5萬噸,居全國第二;漁業產值691.85億元,居全國第一。
為了講好“海上福州”新故事,激發“會”“展”聯動新動能,今年的漁業周設置了中心館、閩臺漁業融合發展館等七大館區,將舉辦重點項目簽約儀式、海洋經濟與漁業發展論壇、金魚大賽、漁業主題館觀摩等四大活動,充分展示福州市踐行大食物觀、推進科技興海、推動閩臺漁業融合發展、建設中印尼“兩國雙園”等方面的成效,著力打響“福漁”特色品牌。同期舉辦的漁博會展覽面積4.2萬平方米,設置八大展區共1950個展位,吸引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家企業參展,將展銷全球超萬款水產產品,預計參會專業采購商超2.5萬名。
林治良表示,為了培育創新協同新模式,今年的展會重點在強化科技賦能、突出金魚品牌、促進產業協同三個領域發力,不僅設置福州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創成果館、智慧深遠海漁業館等展館,還將舉辦金魚大賽和金魚文創大賽,聚焦遠洋漁業、貝類養殖、預制菜等熱門產業的20場主題活動等。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童桂榮表示,在推進“海上福州”建設的實踐中,福州市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在多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從總量上看,全市水產品年產量、年產值位居全國前列;從品種上看,傳統的“四大家魚”已經發展到如今80多個主要養殖品種;從區域上看,福州市堅持灘涂、近海、深海、遠洋一體推進;從產業結構上看,已經實現了從“一條魚”到全產業鏈的發展,構建起種業、養殖、加工、貿易的完整體系。“下一步,我們還要持續建設海上牧場,聚力‘保數量、優結構、提品質、聚集群’,助力福州市打造踐行大食物觀的先行示范區。”童桂榮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