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十五屆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落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435家企業的近千個展位讓參觀者們一睹各自風采。雖然此次果蔬會引來了不少關注的眼球,但相較于壽光的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和青島的世園會等類似展會,果蔬會在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方面表現不佳。對煙臺而言,這樣的展會并不少見,葡萄酒博覽會、果蔬食品博覽會、住博會等展會輪流開展,充實了煙臺本地的博覽會文化。如果能夠利用起來,發揮其背后的休閑觀光乃至體驗旅游的功能,將為煙臺帶來一筆不小的財富。
打造博覽會一日游、兩日游產品
“剛從那回來,老多人了,建議禮拜六、禮拜天別去!五一也別去!每個好的場館都要先排隊才能入場,基本要排40分鐘左右。”煙臺網友“black-金”在幾年前去過一次壽光的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對于現場的火熱場面,他表示有點招架不住。除了散客主動前往外,省內包括濟南、青島、淄博、煙臺等地的不少旅行社也都發起了組團一日游、兩日游線路吸引當地市民。“我們有兩種線路:純粹場館內游覽的一日游線路,以及場館和周邊旅游景區點結合的兩日游線路。”去年的壽光蔬菜博覽會,山東招商國旅煙臺分公司持續發了一個月的“菜都之旅”,公司綜合部經理周必峰告訴記者,鑒于距離問題,一般一日游來回太累,多數市民都選擇了兩日游產品,每個周末都能發團,每次組團都有市民由于名額問題報不上名。市民趙女士曾跟團去過壽光的蔬菜博覽會,她告訴記者,當時自己選擇了兩日游線路,一個人只花了300多元錢,包含了吃飯、住宿、門票等費用。“博覽會的展廳就有10個左右,博覽會上有種植模式特殊的西紅柿,還有形狀奇怪的南瓜,更能看到機器人親自采摘蔬菜。”趙女士說,自己本以為一場博覽會參觀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沒想到參觀了一整天都還戀戀不舍。
打好“營銷戰”擴大知名度
在周必峰看來,會展要想有客源,首先得有足夠的知名度。他告訴記者,在壽光蔬菜科技博覽會旅游線路開通的時候,旅行社基本不用做太多的宣傳就能吸引來絡繹不絕的游客,因為這個博覽會名氣足夠大,早已經有市民滿懷期待。對旅行社來說,開通這條線路是迎合了市民的市場需求。
今年3月底,為了給第十五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提前“造勢”,壽光市旅游局就曾帶隊前來煙臺推介。推介會上,壽光市旅游局頻打“大牌”:博覽會現場,機器人當起了“蔬菜管家”,嫁接、管理、采摘精準流暢。蔬菜采摘園集觀光旅游、隨摘即食于一體,游客可在此享受美味的果蔬。此外,游客在這里還能看到巨人南瓜、空中紅薯等新奇特產品。同樣,開展了數月時間的青島世園會,也從開幕之初起,不間斷地在省內外市場開展營銷宣傳,提升知名度。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無論是壽光的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還是青島的世園會,都會給旅行社足夠低的折扣力度,甚至針對旅行社推出優惠套餐,在票面價格的基礎上,推出低至三折、四折的優惠。在去年的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期間,煙臺本地旅行社可以以100多元錢拿到“門票+酒店”的打包價格,相當于打了五折。正因為如此,旅行社才有底氣推出160元左右的一日游、300多元的兩日游產品。相比之下,煙臺的展會缺乏一定的輻射力度,主要參觀群體以本地市民和行業內人士為主,不能很好地吸引外來游客。“是否可以考慮將博覽會的時間延長?”周必峰提出意見,他從旅行社自身角度出發表示,今年果蔬會只有四天時間,旅行社不敢提前營銷,畢竟四天帶來的效益是有限的,旅行社會考慮投入的宣傳成本是否能收回。
“特色、趣味、參與”構成展會吸引力
回歸最基本的內涵,博覽會本身就是指規模龐大、內容豐富、展出者和參觀者眾多的展覽會。在國際上甚至還有世界會展城市的評比,被譽為“亞洲首選展舉辦城市”的新加坡,一年展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到幾千個,由此為城市和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被稱為“展會經濟”。“博覽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參展商和產品是高檔次的,能夠形成各自突出的特色。”旅游管理方面學者祁超萍表示,相比較專業博覽會而言,果蔬會在參展商檔次、專業性、配套產品上仍有提升的空間。在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過渡的時期,作為博覽會而言,也應逐步脫離原先以參觀為主的形式,將參與性、娛樂性和體驗性滲透其中。祁超萍舉了個例子:日本辦過一個體驗博覽館,所有有代表性的旅游產品都放在博覽館里,供游客免費體驗,吸引遠近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如果煙臺展會也能把一些可以供游客體驗參與的旅游產品和展會聯系起來,游客的參與積極性將會得到極大提高。今年的果蔬會上,不僅有主辦方推出的論壇研討、簽約洽談、產品推介、品評鑒賞、采購商參展商面對面、超市集團采購發布會,以及優質蘋果評比、蘋果拍賣會、吃蘋果比賽、幸運觀眾抽獎等等系列活動,各家參展商也極盡所能,紛紛推出免費品嘗、機械操作、現場加工等趣味性、參與性強的活動。“開展展會旅游不是一個部門、一個組織就能完成的。”業內專家也表示,展會的舉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更需要加強監管。不過萬事開頭難,只要做好展會定位,凸顯展會特色主題,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實現展會的“旅游價值”并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