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浩大的會展一開,地鐵限流擺出一層層的鐵馬、停車場遠在一公里外、吃飯排隊動輒一個小時,會展一結束,還留下了一地的不能再度利用的各類包裝和搭建材料。記者注意到,這樣的會展習慣正在面臨著新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展會走起了私密化和“輕量風”,對進入會展的參展商、觀眾和包裝材料把起了關。
向公眾開放還是走行業專業路線,這是一直以來困擾著很多展會的問題,不少展會為了“兼得”,往往在最開始幾天的專業觀眾日后趁著周末舉辦公眾日,以期獲得人氣,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專業的行業性展會也變成了擺攤買賣的大雜燴,讓會展“變了味”。
“行業頂級的產品,希望能夠遇到擁有同樣水準的專業觀眾?!鄙虾Hf耀企龍展覽有限公司總裁仲剛說,最初在比利時創立建筑紀元展的初衷就是與傳統展會擁擠、壓抑且缺乏創意的氛圍區別開來,營造一種輕松和專業的氛圍,為建筑設計師群體量身定制、啟發創作靈感。
即將于明年3月22日到24日在上海舉行的新一屆建筑紀元展走起了相反的精品路線,不僅不向公眾開放,還嚴格執行注冊制,還對沒有預約和不夠資質的專業觀眾說“不”,更注重展商及觀眾的品質而非數量。在2013年,因未達到要求,建筑紀元展曾拒絕了600位潛在觀眾的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進入中國以來,建筑紀元展始終倡導可持續化,展會采用可循環利用材料搭建,例如使用幕簾代替墻面等,最大程度避免材料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