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事物發展,總有高低起伏,或明亮艷麗或寡淡素雅,有高潮便有低谷。會展行業,也是如此。作為集合度極高的“大雜燴”式的新興綜合型產業,早已成為眾多城市的支柱型產業,像支柱型產業——旅游業一樣,會展行業也有著淡旺季。
城市的會展淡季,一般地是指城市區域內,在一定時間段里,展覽會議數量相較于全年其他時間段明顯變少的時期。當然,對一些專業展的組展商而言,一年中,專業領域的專業展會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沒有的的時期,也可以認為是組展商的“會展淡季?!?span>
對待淡季的正確態度:
遭遇會展淡季,最直接的影響和反應,便是會展企業的短期利益遭遇寒冬,但淡季之淡,也僅是就短期利益而言,對于企業的長期利益來說是沒有淡旺之分的。
在賣場中有句話廣為流傳:“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市場”。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淡季的“做市場其實也從側面反應了一種普遍松懈的思想狀態:淡季就應當被動的修生養息。
淡季時,會展企業更為主動的做法應當是從松懈的對手手中搶奪客戶和資源,淡季業績的增長不會來源于市場增量,而是對手的減量,這也是“淡季旺做”策略的根本核心。
“旺季取利,淡季取勢”,是會展行業淡季營銷運作的核心思想。取利,就是要獲取最大展覽面積和最佳參展效果;取勢,則是獲取行業制高點,爭取長期的戰略優勢。所謂“取其勢”,對于會展產業鏈條上的不同角色是不同的。
對待淡季的正確做法:
展館層面
展館的淡季取勢,一方面是維系展館的品牌形象,突出展館的定位高端、基礎設施功能齊備的市場優勢,另一個更實際與重要的層面則是展館的淡季閑置利用,通過對展館綜合利用和多功能開發,在承辦展會之外,大型演唱會、千人課堂活動,團體活動等等。
在廣東一個值得借鑒的例子是,2016年6月份,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在淡季期間直接將展覽廳變為宴會廳,場館內共計1萬平方米的5、6號展覽廳被直接啟用為晚宴廳,一次性為某集團周年慶的4000人提供晚宴場所。
組展商層面
有一部分組展商群體的市場地域性較強,運營的展會項目較為集中,也會存在展會淡季。組展商的“取勢”便是在淡季用心經營那些長期有價值的東西:口碑建立、品牌營造、戰略價值等。在淡季進行展會宣傳,一方面宣傳成本低,品牌宣傳效益比高,并且當旺季來臨之時,展會品牌將贏得很高的回想率和大腦占有率;但另一方面,淡季品牌宣傳也是一種財務負擔沉重,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回報。
就廣東地區來看,組展商的淡季運作還應包含另一個重要層面:抓住地域機遇。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粵港澳三地的產業聯動必將更加頻繁和密切,尋求多方合作機遇與資源,讓全年有展可辦,開創新的辦展辦會模式也將成為可能。
參展商層面
于參展商而言,參展或只是企業經營運作中的一個環節,是企業營銷宣傳的工作的一部分。精細選定企業的市場定位定位與市場目標,并依照目標,做好其它層面的營銷工作,建立與展會主辦方的良好關系、為展會籌備等,并不存在所謂的展會淡季
配套服務層面
這其中包括展會的物流運輸、安保等服務提供商。遭遇展會淡季的直觀體現是業務量下滑。也意味著服務商應當著力籌備開發拓展新的業務,將服務市場拓寬到旅游文體、商務等相關產業,促進會展與之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