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季在昆明,認識了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金方增老師。
應上海外經貿大學藍星老師的邀請,我參加藍老師主持的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年會上的一個分論壇,就會展教育發表看法。論壇的主題是討論本科與高職會展專業教學的異同。
金老師也是演講者。他在演講中指出,高職教學內容的設計是以學生就業技能及其知識是否“夠用”為原則,而不是強調知識體系完整的理論訓練。這個觀點令我印象深刻。他介紹了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展專業實訓課程的做法,引起了我的興趣。會后,我向他了解實訓課程的具體情況,覺得很有創意。
去年12月,去杭州參加中國會展業年會暨第十屆中國(杭州)城市會展發展大會。其間專程參訪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為學生舉辦講座的同時,再次調研該校會展專業實訓課程的情況。
作為實訓課程的會展項目操作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將操作會展項目作為實訓課程,始于2014年。這一計劃由會展專業教研室提出,獲得了學校的批準和支持。
實訓課程的宗旨
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親歷會展項目的操作實踐,以檢驗所學知識,訓練專業技能,為順利就業和上崗創造條件。
實訓課程的基本設計
課程安排在第5個學期,即大三上學期。從項目立項到完成總結,課程時間一般為3個月。
實訓項目必須是來自市場的真實項目,即由企業出資(參展參會)或委托承辦的會展項目。
所有學生以項目組的組織形態參加實訓,踐行項目操作。
所有項目獨立核算,強調自負盈虧。
實訓課程的收獲
2014-2018年,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展專業共六屆畢業生計291人。五年間,學生累計完成實訓項目44個。
在44個項目中,售賣商品的展銷會項目26個,節慶賽事表演活動項目15個,商品地推活動項目3個。
44個項目的營業收入平均在3萬元以上,除1個微虧(500元以內),其余均有盈余。盈余最多的達1.5萬元。項目盈余全部由項目組的學生自行支配。
從項目舉辦地點看,在校外舉辦的23個,占52%。這些項目全部在該校所在的杭州市下沙地區舉辦,地點多在商業中心或社區。
從舉辦地點分析項目受眾,校內項目服務在校學生,校外項目服務普通消費者或市民。
通過實訓課程,學生接觸了社會、市場和客戶,了解了商品展銷、節慶賽事表演活動的操作方法,活化了課堂知識。同時,對于項目操作中的資源配置、公關拓展、場地選擇、財務風險、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問題,有了切身體會和基本認知,積累了入行會展業的最初經驗。
據了解,該校會展專業畢業生首次入職會展機構的比例達75%。入職機構包括展覽、會議、廣告(活動)公司,主要分布于上海、浙江兩地。畢業生入職后,普遍反映實訓課程對于順利上崗履職具有積極作用。
教師在實訓課程中的作用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展專業包括金方增在內(教研室負責人)只有3名專職教師。對于教師而言,開展實訓課程必將加重負擔,而且壓力不小。
五年來,金方增、王東、張萬里老師堅持初心,在實訓課程的教研中探索前行,自成體系。我認為,值得重視的做法有四:
一是,悉心指導學生篩選項目。
項目主題由學生提出來,老師通過課堂組織學生逐一討論,以“頭腦風暴”方式集思廣益進行評估。評估的重點是:此項目能否用市場方式做出來,有沒有企業愿意出資或委托承辦。凡不能通過評估的主題,不予立項。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展專業學生在討論項目方案
二是,積極鼓勵學生聯系客戶。
老師不參與聯系客戶,但要求學生自主聯系,并給予方法建議。
三是,規范財務管理平臺。
為便利實訓項目的市場化運作和財務管理,學院會展專業教研室于2013年注冊成立杭州先創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其前身是2012年成立的“優勝會展工作室”)。2017年,該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進行管理。目前公司總經理是本校會展專業14屆的優秀畢業生。
該公司負責具體指導學生實訓項目的落地工作,并進行合同、資金管理。為預防財務風險,學校為實訓課程安排了用于彌補虧損的專項資金。
四是,促進實訓項目與教學結合。
凡準予立項的實訓項目,必須遵守學校(會展專業)設定的操作流程,包括立項調研、項目策劃、營銷運營、現場服務和項目總結五個階段及其細分的25個操作科目。其中,營銷運營階段包括項目計劃、招展方案、招商方案、宣傳方案、線上推廣資料、線下推廣資料、合作協議(參展合同)等8個操作科目;項目總結包括總結報告、項目組成員個人總結、項目組成員工作績效考核表、致客戶感謝信、項目財務決算表、項目新聞報道稿和項目成果冊等7個操作科目。
所有相關文本,教研室均有模板。學生寫作的重要科目文本,老師都要審查。老師根據實訓項目的操作情況,結合客戶或受眾反映,通過評分確定學生參加實訓課程的成績。
通過操作項目,學生不但對于課堂知識有了直觀認知,而且對于社會知識以及行業知識有了鮮活體會。
會展專業實訓的選擇
按學科分類,會展專業屬于商科,是應用型專業。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鼓勵職業院校、本科高校按照市場需求設置專業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展覽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和復合型專門人才”。國務院《意見》中關于技能、應用和復合“三型”人才的排序,頗有深意。
有鑒于此,高校會展專業應將訓練學生技能及其實操應用作為教學重點。缺乏專業技能,且不能實操應用的學生,幾無可能成長為復合型人才。開設實訓課程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從會展專業的角度接觸社會、市場和客戶,從而鍛煉專業技能,活化專業知識。
目前,國內高校會展專業的實訓課程多以學生短期實習為內容,如安排學生去展會現場做志愿者。此外,在校內設置會展實訓教室也較多見。其基本是模擬會展場地或展位搭建場景。我認為,無論是做志愿者還是利用校內實訓教室做活動,都難以達到訓練技能及其實操應用的效果。
對于高校會展專業實訓課程的設置,我的建議如下:
一是,選派少數優秀學生在管理先進的會展機構做實習生,實習時間需在3個月以上。如能完整地參與一個項目就更好。學校要通過跟蹤實習過程,及時將實習生所見所知所學的信息分享給其他學生。
二是,在學校建立電話呼叫中心作為實訓教室,承接會展機構客戶邀約業務,以利所有學生參與其中獲得電話營銷技能,并從中了解會展項目的操作。
三是,指導學生操作項目。雖然國內許多高校在這方面都有探索,但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實訓課程特色鮮明,成效不俗。其經驗在于:架構課程體系,并將其制度化,長期堅持;老師參與其中,悉心指導,保駕護航,教學相長。其中,要求項目創收并控制虧損尤具商業精神。
我在想,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展專業的實訓課程之所以達到如此水平,是否與浙江市場經濟氛圍濃厚以及浙商開拓精神有關?是否與該學院長期培養金融應用型人才有關?
1月9日我在廣州演講期間,遇到多所高職會展專業的老師。我向他們推介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做法。他們都非常感興趣,希望有機會交流。寫這篇文章也是一種推介。在此,特別感謝金方增、王東老師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