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金融、房地產、服裝、零售業等產業活動的日趨健全和高效,我國會展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會展是匯聚人流、信息流、商品流等的良好平臺。一個展會如果發展為品牌展會,就說明它的內在“質量”及外在“品質”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展會提供給參展商和觀眾的核心產品是服務,不同展會組織者服務的專業性、差異性、信譽度等,直接決定了展會的市場美譽度,也是打造專業品牌展會的關鍵。
科學定位 靈活發展
從國際知名展會的發展來看,定位是關鍵。每個品牌展會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定位,只有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才能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世界上著名的展會和論壇幾乎都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如歐洲品牌會議達沃斯論壇,它的定位就是一個較高層次的宏觀性的經濟會議,孜孜不倦地追求內容的有效性和價值性。
確立了特色的定位之后,還要注意自身發展能量的大小,對于已經做大、有較高知名度的展會,可以引進國際資源,促使其進一步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向頂級的品牌展會發展。對于中小型展會,會展組織者可整合資源進行聯合配對,加強這類展會的營銷管理、人才培訓和服務保障工作,開辟一條新的品牌展會建設之路,以免造成重復辦展、多頭辦展、無序惡性競爭。
以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化用品商品交易會及中國日用百貨商品交易會為例:這兩個展會都是舉辦百屆以上的品牌會,也是商務部重點支持的內貿展會。展會發展到現在,已經培育出行業內多家知名民族企業,代表與展示了當前文化用品業及百貨業的最新發展動態。這兩個展會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使其品牌展會的形象牢固樹立在國內文化用品界及百貨商業領域,確立了“中國文具第一展”和“中華百貨內貿第一展”的地位。近兩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被喻為經濟發展“晴雨表”的會展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但頭腦靈活的行業領軍人很快從中找到了新的機遇。在這種國際局勢發生不利變化的情況下,中百協會的招展策略也悄然隨之而動——把眼光放開,在原有參展商的基礎上注重聯絡國外廠商;利用資源優勢,讓更多希望“出口轉內銷”的外貿企業及時了解到第103屆文化會和百貨會的信息。這些企業在獲知消息后,果然對老牌的內貿展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搶購展位。
根據招展重心的擴大,原有的服務也要升級。為了使參展企業達到更好的展覽效果,中百協會不但細致有序地安排展商從登記參展到展會結束的每一個環節,而且重視展商的需要,力爭開發出讓展商滿意的配套活動。103屆文化會所設的中國臺灣品牌專館、韓國品牌專館全新亮相,百環獎頒獎典禮使業內人士、尤其是剛剛涉足國內市場的企業更加了解本土行業的發展動態;百貨會的新品推介區和品牌展示區也及時展出了來自國內和國際的知名產品,超市采購專區更是為展商提供了與零售渠道直接對話的絕佳機會。
全面宣傳 長久口碑
與一般展會相比較,品牌展會具有以下標準:一是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品牌展會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影響力,普遍能得到業界的肯定和認可。二是具有較好的規模成效。品牌展會具有明顯的成效,能吸引許多參展商、專業觀眾的參與,同時,也要具備相當的展位規模。三是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品牌展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有明確的市場和專業觀眾,而且能提供幾乎涵蓋這個專業市場的所有信息。從某種程度上講,它能代表該行業的發展方向,擁有較強的聲譽和可信度。四是具有規范的服務和完善的功能。同時,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配套活動。其中,知名度的培育是成就品牌展會的基礎,除了要有深湛的辦展“內功”外,還要靠全方位的宣傳和網絡化的資源體系。
創新的辦展理念與科學的配套活動相結合,無不體現出品牌展會的實力。但這樣的實力怎樣變成行業中津津樂道的口碑呢?僅僅依靠參會群體口口相傳是不夠的。比如中百協會為了促成更大覆蓋面的廠商接觸,與寧波、溫州、桐廬、廣州、汕頭等主產區相關行業協會及各地文具用品批發市場緊密合作,以行業資源優勢寵大的買家網絡,代表了國內文化流通領域多業態的分銷主渠道,形成了強大的專業觀眾群。對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建立和提升品牌價值起到了倡導和引領的促進作用。主辦方還與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際知名商廈、超市聯合組織大型經銷商采購團配對組合、商務洽談,為展商提供一個從渠道至終端的個性化采購交易平臺。
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要豐富的行業資源與流通網絡作為宣傳依托。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擁有會員10000多家。會員企業遍布國內各主要大中城市,包括國內最有實力的大型商業集團、上市股份公司、購物中心、著名的百貨零售店、百貨連鎖店、連鎖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及各種類型的批發公司、經銷商和代理商。交易會以此為依托,為生產企業與商業企業提供了一個有效、直接的溝通、交流、交易平臺。這是其他任何同類題材展會無法比擬的,也是中百協展會歷久不衰、越辦越強的堅實基礎。長期以來,交易會吸引了眾多生產經營企業與會參展,為國內處生產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建立了發展平臺,為國產品牌聞名全國走向世界創造了機會,同時,也為國外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一個最快捷、有效的通道。
展會主辦方還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宣傳手段。比如文化會抓住與世博會同地同期的機遇,將聯系相關機構組織海外觀眾參觀,并在文化會上抽取幸運者贈與世博會門票、刺激參觀者的觀展熱情。
有限展會 無限商機
在市場環境的千變萬化中,我國會展業由稚嫩走向成熟、從薄弱走向厚重。這期間孕育的品牌展會始終堅持以服務市場為中心,以為供采雙方搭建溝通平臺、提供超值服務為手段,積極營造工商共榮共贏的和諧環境,堅定不移地承擔為廠商和諧對接搭建有效平臺的責任;關注行業和渠道的延伸需求,充份發揮其內貿優勢,強化國際化的拓展,保證了交易會的規模和效果的不斷發展和提升,促進了國內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了無數行業神話,傲然挺立于競爭日漸白熱化的會展市場。
一直以來,諸多品牌展會培養了民族品牌之菁華,無數企業伴隨著交易會茁壯成長。眾多民族企業通過交易會這個平臺,獲取市場信息,結交貿易伙伴,拓展銷售渠道,對掌控市場實現了由被動變主動,由懵懂到清晰,由手足無措到長袖善舞的轉變。在“擴大內需”的政策號召下,囊括國內流通分銷主渠道的文化會、百貨會等內貿展會義不容辭。隨著更多會展人的努力,作為絕佳商機平臺的品牌展會必定會站在經濟發展的前沿,引領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