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化。我國會議市場的國際化發展趨勢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更多的國際組織、國際協會、國際企業的會議到中國來開;二是參加中國國內會議的國際方面代表的數量不斷增加。
二,會議與展覽、旅游進一步融合。會議展覽的融合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會議附帶的展覽規模越來越大,2010年已有多個大型會議附帶展覽面積超過2萬平米;二是展覽附帶會議的數量、層次、規模進一步增大。會議與旅游的融合也一樣,一方面會議中將融合更多的旅游元素,如度假、休閑、娛樂、美食、購物等;另一方面會議在旅游業升級換代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將更為重要。
三,規模化與品牌化。會議的規模化與品牌化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由于會議市場基礎龐大等緣故,兩者協同發展的趨勢在我國表現得更為明顯。可以想見,在不遠的將來,類似于美國年會市場的盛況(美國每年舉辦一萬多個各類年會,與會人數從數百人到數萬人不等,各類年會舉辦的歷史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將會在中國會議市場上出現。
四,會議公司日趨專業化與規模化。2010年是我國會議產業大發展的一年,中國各大會議公司的年收入增長率都在20%以上,最大會議公司的年營業收入近10億元。我國會議公司將在以下領域凸顯專業化:會議主辦與承辦、會議策劃、會議管理、會議運作、會議服務、會議現場設計與搭建等。
五,會議從業者隊伍不斷擴大,專業化程度迅速提高。隨著我國會議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會議從業者隊伍將會進一步擴大(美國會議專業人員總數達170多萬),各種專業培訓、認證將越來越普遍。
六,會議市場信息對稱程度將不斷提高。隨著我國會議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會議市場信息交流的途徑會進一步增加,會議市場的透明度將不斷提高。
七,會議中心發展迅速,優勝劣汰步伐加快。會議中心產業的快速增長在滿足會議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能反過來刺激會議市場的發展。由于多種原因,我國前些年投入市場的會議中心,大多數在設計理念、功能配置等方面已不能有效滿足我國會議市場發展的需求。2009年以來,以國家會議中心為代表的新型會議中心的投入運營,為我國會議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綠色將逐步成為普遍的選擇。置身于綠色、低碳國際潮流當中,我國的會議組織機構、會議公司、會議中心與會議酒店等,也正在積極努力,迎頭趕上。
九,會議的功能趨于多樣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議”的功能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充當“解決問題的手段”,“會議”所承載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十,會議目的地的專業化。調查顯示,“會議目的地選擇”已超過“會議內容”,成為會議代表決定是否參加會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會議中心、會議公司等之外,會議目的地(城市)的專業化還包括地方政府部門在會議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