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長的會展產業對會展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相應的會展教育培訓市場也非常火爆。據了解,目前院校的會展教育和社會機構的會展培訓都在快速增長。據統計,到2008年底開設會展專業和方向的學校(包括本科、高職高專)共有184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7所,985大學4所;僅上海就有10所學校開設本科會展專業。不過,火爆的人才培養市場背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促使我們對中國會展人才培養機制進行了思考。
一、四大問題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很多業界和學界人士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會展人才培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認為中國會展人才培養至少存在著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1.會展人才認識的模糊
造成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體制上的原因,學校的教育制度、課程體系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完全的市場化;也有對于會展業認識上的原因,現階段會展業中,展覽業一業獨大,于是很多人把展覽業看成是會展業,而實際上會展業的內涵也豐富得多;更有會展學科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的原因,由于強調實踐性,就使得許多人認為會展工作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論來支撐,他們只需要掌握舉辦會展的操作程序就可以了,其實這一認識是有偏差的。會展人才是一個總體的概念,屬于多種專業人才的集合。會展活動需要多種類型專業人才的配合,如會展經營管理人才、會展活動總體策劃與市場推廣的人才、會展活動提供專項服務的人才和會展教育研究人才等。
2.會展人才供需的錯位
由于會展人才認識上的差異,直接反映到人才市場上的冰火兩重天,會展教育培訓市場紅紅火火,但是經過高校教育培養出來的會展專業畢業生在求職時卻屢屢碰壁。例如在上海,雖然會展人才緊缺,但不少企業卻不太歡迎會展專業畢業生。據2009年首屆長三角會展人才招聘會上反映的信息顯示,企業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剛剛畢業的會展專業學生,卻樂于招用IT、機械、印刷、外語等專業的畢業生。原因現在學校培養的目標幾乎都是會展策劃、設計和組織這類會展高端人才,這類人才企業需要有限,而企業真正大量需要的展臺搭建、展品運輸、接待、咨詢等操作性實用人才卻求之無門。
3.會展人才結構的失衡
會展在國外也叫“MICE”,應該涉及到會議、展覽、獎勵旅游、活動等多種業態,也涉及到策劃、營銷、管理、服務等多種職能,更有國際、國內等多種形式,目前我國只有展覽業發展較為成熟,業態失衡的結果是大量的培訓教育機構用國外的參數計算國內的用人需求進而進行人才培養造成結構失衡。例如,英聯邦展覽業聯合會有一個說法,即每增加1000平米的展覽面積,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以此為依據進行預測,上海2008年展覽面積597萬平方米,會展就業數量可以達到近60萬人,即使90%是臨時就業,也有6萬人長期就業,但是實際上上海只有2.5人從業人員。造成這一結果我認為首先不能簡單用國外參數,其次要拓展會展人才就業領域。
4.會展師資力量的欠缺
目前,我國會展教育發展很快,快速發展的會展培訓教育導致只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由于眾多培訓機構缺乏對會展行業特殊性的了解,盲目辦學、攀比辦學,課程設置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會展培訓教師會展實踐經驗不足,教師大多沒有從事會展操作的實踐經驗,重理論輕實踐,使課程講授空洞,沒有針對性;教師多是半路出家,什么專業的都有,雖然博士、碩士、教授較多,但多是學習經濟、外語、旅游、歷史、社會學、廣告、管理等。在技能與技巧的訓練上時間不夠,學員與老師之間難以有效的進行經驗交流,難以保證培訓效果。
二、四種培養模式
在國外,會展教育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會展教育模式也是多種多樣,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東西,近年來我國在這些方面也有了一些探索,借鑒一般教育培養模式和國外會展培養模式以及我國會展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以下四種模式:
1.校企合作型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我們認為要使校企合作的模式得到真正落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展緊密型合作。“聯合培養班”、“企業班”都是很好的做法,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方面應該更多地征求企業的意見,在專業設置方面,把市場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養的長遠性有效地結合起來,使校企合作不僅滿足企業當前的需要,還要滿足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以解決畢業生的出路、滿足社會需求的變化。
(2)開展制度型合作。校企合作行為應該有法律保證,教學參與、生產實踐參與都應該形成制度,有法律保障。例如與會展企業簽定實習基地合作協議,制度上就要保證企業帶領學生參觀講解,與會展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交流等,安排廣泛的實習活動,為學生創造接觸行業第一線和親身實踐的機會。
(3)開展效益型合作。校企合作雙贏的直接表現應該雙方都有經濟效益,企業沒有經濟效益就無法生存,學校應該從經濟效益中體現自身價值,只有培養出為自己、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出價值的培訓機構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
但是由于現在會展企業規模都比較小,所以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2.國際合作型
由于國外開展規范化的會展時間較早,并且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豐富,所以可以通過國際合作的形式進行人才培養:
(1)全面合作。同國外高等教育機構、相關國際組織及著名會展企業合作培養,吸收先進的辦學經驗和教學體系,充分占有行業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學生有機會到國外直接學習和實踐。
(2)引進“外腦”。目前本身師資力量不夠,要借外腦。廣泛招聘吸引國外高素質會展專業師資人才來講學。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提高會展人員的業務水平。如選派專業人才到國外培訓,或聘請國外著名會展專家來講座和指導,吸收國外先進的理論和實踐,學習他們舉辦和組織會展的經驗,加強與國外會展業的交流與溝通。
(3)師資培訓。師資狀況是決定會展教育成敗與否的根本,沒有一流的教師,就不會有一流的學生。有計劃地選派高校會展教師出國培訓與考察,系統掌握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培訓方式;同時走出去,送教師進入大型會展機構工作,了解整個會展活動程序,提高會展實踐水平。
許多培訓機構進行了會展國際合作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一合作成本較高,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3.能力主導型
會展業作為第三產業服務業的一個分支,決定了會展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會展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理論學習能力,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我國會展教育在設置會展專業課程時也應該有意培養上述兩種能力的。不同層次的會展人才應該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同培訓機構的能力培訓也應該有所側重。
(1)確立會展行業培訓基地,進行會展能力培訓,完善會展行業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以開展多層次的會展職業教育來提高會展從業人員的素質能力。
(2)學校從課程體系上注重能力訓練。在會展教育中,很多學校注意到了現代展會對人才的要求的提高,重視能力培養,拓展全面素質。
由于我國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與開發起步較晚,會展理論、會展教育以及會展研究嚴重脫節,致使會展產業內部信息溝通不暢,會展經營管理理念、具體操作運營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
4.多維發展型
會展業是多個行業構成的產業鏈,鏈上有政府機構、行業協會、會展公司、會展教育機構、各種會展服務公司、會展專業組織、會展中心(展館經營企業)、飯店酒店、賓館公寓、旅游公司、各行業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行業和企業、不同的機構和單位,需要的人才既有共同性,也會有特殊性。共同性應該是懂得會展的基本知識,特殊性則應該是各自的專業。因此,在會展人才培養要建立多維發展思路,適應面要寬,適應能力要強,適應速度要快。會展專業畢業生既能“拿來就用”,又能盡可能多的適應不同職業需求,惟有如此,企業、學校和學生三者之間才能實現共贏。
三、四條建議
模式并不是簡單的拷貝,需要對于會展人才培養的精準思考,因此全面思考中國會展人才培養機制問題之際,還有以下建議:
1.樹立會展人才培養的全局觀
就會展人才培養而言,一般可以分為在職培訓、職業技能教育、學歷學位教育等,培養目標決定培養功能,培養功能必須要與人才培養目標保持一致。主導功能的差異性也體現在會展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如學歷教育主要側重系統化傳授會展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在職培訓較為關注學員服務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職業教育關注的則是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也就是說,學校、社會、企業都是會展人才培養的渠道,它們之間的聯合也是渠道,總之一個目標就是培養出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
2.發揮學校人才培養的長遠觀
會展行業的人才一是要有知識素質,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要有能力素質,即技能的訓練和經歷;三是業績素質,即所做的貢獻。這其中知識要素是基礎,學校教育是要發揮長遠影響和作用的。加強學校對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一是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鼓勵學校發揮特長,建設特色專業,開展錯位競爭;二是學校要切實體會會展行業的特殊性,培養會展人才要與實際需要相結合,特別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應走與行業協作辦學之路;三是抓好會展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精通會展管理理論、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年齡結構合理的會展管理專業師資隊伍。
3.探索會展教育模式的創新觀
在國外,會展教育模式多種多樣,不同高校也各具特色。在我國,尤其是普通高校,由于專業設置、教學計劃等方面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管制,會展人才的培養模式短時間很難同國外接軌。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沒有創新的空間。各高校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采取不同學期課程松緊調整、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通過創新授課方式、創新實習方式等措施,增加學生接觸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4.促進會展專業細分的發展觀
各培訓機構要結合各自的優勢專業,嫁接會展學科,人才培養要突出特色,不宜貪多求全。會展業是一個高度綜合性行業,會展產業鏈中涉及的不同環節所依賴的知識背景差異較大。例如會展組承辦領域主要涉及策劃、營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會展設計環節主要包含設計、建筑、裝飾等方面的知識;會展服務接待環節主要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知識。所以各培訓機構切入會展教育時,要尋找專業切入點,突出特色,促進專業細分發展和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