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個城市不斷走向開放、走向繁榮的重要標志。“我們總結了會展經濟的作用,就是整合資源,融合產業,營銷城市,展現成都的宜居、宜業、宜投”。
――成都會展實踐解讀
近年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省會展業迅速發展。本土培養起來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已發展成為具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級國際性盛會。發展會展經濟,全省以成都市最為突出,憑借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運作上千個展會的豐富經驗,被評為“中國五大會展中心城市”、“中國會展名城”等稱號;2010APEC中小企業峰會首次走出杭州,在宜賓成功舉辦;與產業互動發展,高科技主題展在綿陽規模初顯……會展業,正以1:9的輻射力向三次產業釋放“加速度”,成為四川各大城市經濟發展的“芯片”和“引擎”。
為了推進全省會展業持續健康發展,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了《四川省加強管理服務促進會展業發展的規定》,并于
在此基礎上,四川會展業如何高位求進、加快發展?在省商務廳推薦下,我們向成都市博覽局取經。希望將“成都會展實踐”總結和提升,影響并促進全省會展業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以來,成都會展業好戲連臺。
知名展會紛至沓來或相繼定點落戶,成都,已經成為中國西部會展業發展的領頭羊――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如何造就會展最佳舉辦地?
眼光要獨 緊抓展城互動的結合點
會展經濟的發展需要城市經濟基礎和功能配套作為支撐。
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三中心兩樞紐”,即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成都城市功能完善,經濟實力相對雄厚,具有較強的聚集、輻射能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宜人的氣候條件……這些都是成都辦會辦展的先天優勢。
結合本地特色產業,最大效應地放大成都優勢,實現從追求展會數量向追求綜合效益的能級轉變,從追求展會的直接收入到立足與產業互動共融的飛躍,集中展現并延伸成都的“宜居”“宜業”“宜投”,是成都會展業做大做強的獨到思維。
會展業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個城市不斷走向開放、走向繁榮的重要標志。會展業的發展對城市經濟的促進可以用“錦上添花”來形容。反過來,會展業發展還將引導、帶動產業的發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因此,會展業要發展,一定要咬定展會與城市互動的結合點,讓會展業不僅成為體現城市功能的“名片”,更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從1987年至今,春季全國糖酒會已22次“花開”成都,并永久落戶。每年春季,成都處處糖酒飄香,數十萬客商涌進成都,尋找商機――以糖酒會為發端,探索機制,積累經驗,成都找到了打開“會展之都”大門的“鑰匙”。糖酒會為何在成都取得成功?陳琳分析,這是專業化、品牌展會的效應,也是展會與產業和城市共融、互動發展的結果:中國酒業“十朵金花”,六朵“開”在四川,這說明成都的展會與產業是有效互動的。
此外,會展業還要依托第三產業發展。可以說,成都市會展發展,也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賓館與酒店業,以及旅游業興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成都頻頻在會展業基礎設施上發力,配套建設場館、物流、酒店,如今全市專業展館擁有可供展覽使用的實際面積已達到20多萬平方米,僅低于北京、上海和廣州。
“我們總結了會展經濟的作用,就是整合資源,融合產業,營銷城市,展現成都的宜居、宜業、宜投”。展城結合對城市營銷也有積極作用,通過不斷改善會展業發展環境,全球汽車論壇、歐洽會、國際化工新材料論壇等國內外高端展會悉數落戶,成都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中國理想的辦會辦展城市”;這些展會是聚集新技術、新產品、新理念、新思想的重要平臺,同時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參會客商也成為成都的“活廣告”,進而推動成都國際化水平、加快融入世界經濟脈搏的步伐。
措施要硬 舉全市之力辦會辦展
全國各大城市對會展資源的爭奪呈白熱化趨勢。要吸引國內外知名展會,坐等是不行的,“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會展經濟的發展。只要是對城市產業和城市知名度、美譽度提升有推動作用的會展項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會予以高度重視并親力親為。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等國際知名會議,都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推動下最終落戶成都舉辦。舉全市之力申辦展會在成都已是常態。
不斷優化環境,提高辦展辦會的便利性,是眾多高端展會、高端客商青睞成都的重要原因。經過多年探索,成都市已形成由市博覽局牽頭,涵蓋30多個職能部門的“一站式”展會政務服務運行機制,可以實現辦展“零障礙”。另外,成都的酒店、旅行社和餐飲、廣告、翻譯等20多個行業還組建了 “會展服務聯盟”,這個聯盟跟博覽局建立了工作對接會制度,能把展會的配套服務做得更加“盡善盡美”,讓在成都舉辦的展會更凸顯“成都品質”。去年舉行的第十二屆骨科學術會議,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業內精英聚集成都,成都市政府協調成功超過40家酒店作為接待酒店,并在全市形成社會聯動機制為其提供全方位的協助,創下大會規模、參會人數之最。
機制和體制的不斷創新,是推動成都會展業發展的強有力保障。2010年率先全國副省級城市為會展業設立政府職能局――“成都市博覽局”,并逐步確立重大會展項目申辦和舉辦 “六大”聯動工作機制,即:國家部委、國際組織與省市聯動,產業部門和會展部門聯動,會展管理機構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動,會展業和酒店業、餐飲業、旅游業聯動,中心城區與二三圈層聯動,成都經濟區域城市群聯動,最大限度地加大與三次產業的互動,整合行政和市場會展資源打造品牌展會。
科學決策,機制保障,使成都會展業實現質的飛躍:按照會展業界普遍的衡量標準,一年200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是會展經濟達到一個相對發達成熟水平的標志。成都2010年達到190萬平方米,與深圳齊平;同年,成都市會議面積達到345萬平方米,一年有1.5萬多場會議在成都舉辦;全市會展經濟對城市的拉動達到了272億元;行業產值已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都會展業,已躋身全國一流水平。
思維要遠 傾力打造“會展之都”
發展會展經濟,最終目的是為了發揮會展業的作用,將產業做強,城市做大,讓人們生活更美好。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2003年,成都市提出建設“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的戰略目標。通過幾年的實踐,這一目標被細化成三個階段:近期(2011年―2015年),建成中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中國會展名城;中長期(2016年―2030年)建成亞洲會展名城;遠期(2031年―2050年)建成世界會展名城。
謀定而后動。“從發展戰略的角度考慮,我們的戰略就是要做好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陳琳說,“同時,我們也堅定不移地抓好三大建設工程。第一是把成都打造成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第二是大力建設會展品牌聚集區,不斷地和國家部委、行業協會、科研單位加強聯系,不僅要打造出地方自主品牌,還要引進著名的國際展覽品牌;第三就是把成都打造成為中國西部節慶活動中心,利用文化節提升區域品牌,擴大招商引資。”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和世界城市競相發展格局中,成都市提出了構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戰略目標,并提出了奮力推進三次產業追趕型跨越式發展要求。與此相呼應,成都會展業乘勢而上,深化一二三次產業互動和區域聯動,定點打造與成都13個產業功能區結合緊密的展會,搭建對外開放交流合作高端平臺,促進專業招商引資。在實現自身跨越發展的同時,會展業成為提升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精心培育之下,中國國際美食旅游節、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成都國際家具工業展覽會、新能源論壇、物聯網峰會等自有品牌展會的規模和知名度越來越高;春季全國糖酒會、歐洽會、全球汽車論壇,國際化工新材料論壇、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國內外知名展覽、會議紛紛定點成都。成都,已成為各類展會在西部地區的首選城市。
初步效益已經顯現:2010年,成都借助會展業簽訂了2880.74億元的經貿合同,引進投資8854.23億元。作為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的東道主,成都市在省市領導的積極推動下,充分利用這一西部最具影響力的外交、投資促進和貿易合作平臺,11年間相繼促進英特爾和富士康、沃爾沃等重量級企業落戶,帶動電子信息、汽車產業強勢崛起。
從“到成都參展”到“到成都投資”,以展為媒,“成都魅力”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