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國際交往活動的日益頻繁,作為信息交流與傳播重要手段的會議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也不斷增大,會議產業的社會經濟影響力也進一步提升,會議中心也因此迅速發展起來。會議中心產業的快速發展及時滿足了會議市場增長的需求,有效地帶動了城市會議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由于會議產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專業會展中心、會議中心的建設也才有10年左右的歷史,人們對于會議市場以及會議中心規劃設計基本規律的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國會議中心目前在規劃設計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筆者根據近幾年對國內外會議中心市場的研究以及為多家會議中心設施提供規劃設計咨詢的經驗,擬就會議中心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與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以供業界討論。
1.關于會議中心的分類
會議中心依據其目的與相關功能的特點,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1 專業會議中心(conference center)——與酒店、餐飲等相組合
構成 “專業會議中心”至少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具有滿足中型(比如300-500人)以上會議基本需求的類型齊全的會議室,而且這些會議室在空間上相對比較集中;
二是會議室的專業性較強,如具備專業視聽設備等;
三是具備餐飲及住宿功能。
另外,從發展趨勢分析,未來會議中心需具備一定的展覽功能以及豐富的休閑、娛樂、美食、購物、健身、文化等配套,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會議綜合體”(綜合體,all-in-one)設施。
“專業會議中心”的綜合配套水平是決定其競爭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換句話說,缺乏酒店等配套設施的“專業會議中心”的競爭力將會大打折扣。
1.2 會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與展覽組合
由于會議與展覽活動很多時候是交織在一起的——會議附帶展覽以及展覽附帶會議將是我國會展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因此,會議與展覽功能相結合是會議中心設施的基本組合模式之一。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會展中心,具有很強的會議功能。據美國Tradeshow Week統計,美國會展中心設施中會議空間與展覽空間之比平均為25:100。我國前些年建成的“會展中心”實際上是“展覽中心”,會議功能很弱。不過根據《會議》雜志的調查,我國剛剛建成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會展中心”,其會議功能大多都比較強。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我國“會展中心”、“博覽中心”設施中的會議設施部分通常會被稱為“會議中心”。以會議、展覽功能為主,再輔之以其他相關功能,這類設施就成了“會展綜合體”。
1.3 專用會議中心(purpose-built conference center)——以滿足特定需求為主的會議設施
“專用會議中心”是政府、企業、學校、科研結構等為滿足特定需要而建設的會議中心設施,這類設施可以是辦公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棟獨立的建筑。這類設施的規模一般不是很大,它們也會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對外承接業務。如果是建設在機構院落或辦公設施內部,這類會議中心通常也沒有其他配套功能。
2.會議中心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2.1 綜合性
由于會議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都在2-3天,甚至3-5天或更長,會議團隊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都需要在會議中心設施中完成,因此,會議中心需要為會議團隊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服務:
一是提供舉辦會議所需的各種條件,如會議室等;
二是滿足會議代表生理方面的需要,如吃、住等;
三是滿足會議代表會議之余的休閑、娛樂、購物、美食、健身、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需求。
另外,隨著我國會議產業的發展以及會議與展覽融合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會議中心具備良好的展覽展示條件就顯得日趨重要。
長期以來,國內一些人對于會議中心應有功能的認識比較片面,他們覺得只要有一個開會的地方就行了,至于會議代表其它方面的需求就很少會去考慮。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議代表對于會議中心設施的要求必將越來越高。從發展趨勢看,會議中心在核心功能(如會議室等)過硬的條件下,綜合性越強,競爭力水平就越高。
2.2 一體化
“一體化”主要是指對會議中心設施進行集約化規劃和設計,使會議中心的各項核心功能與輔助功能在空間上盡可能相互靠近,以最大程度方便會議代表在各個功能區間走動,提高設施的綜合利用率等。“一體化”規劃設計可以有效減少由于天氣等因素等對會議代表在各功能區間活動產生的干擾。初步測算,采用“一體化”規劃設計的會議中心,不僅效率提升、能耗降低,其聚集人氣方面的效果也是數倍于分散功能的會議中心設施。從會議展覽設施發展趨勢分析,“一體化”是必然發展方向。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會議中心設施在“一體化”規劃設計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2.3 高科技與環保
在發達國家,會議中心設施是最能體現高科技與環保技術水平的建筑類型之一。雖然我國新建會議中心設施的科技含量與環保技術水平都在快速提升,但整體狀況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從發展趨勢看,國際會議中心的高科技因素主要與互聯網、通訊、視聽以及現場技術等有關,而環保技術則通常與節能、綠色、生態等聯系在一起。代表著國際綠色建筑物最高標準的美國LEED認證,是國際國內會議中心設施在綠色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標。新加坡濱海灣金沙(Marina Bay Sands)是目前國際上獲得LEED認證的規模最大的會議娛樂綜合體設施。我們國家一些會議中心設施在這方面需提高的地方還很多,有的會議中心非但談不上高科技與環保,就連基本的節能都很難做到。比如,不能有效把握空間層高與當地氣候條件之間的關系,從而造成大量能源浪費;空間布局設計不合理從而導致能源消耗過高、人力資源浪費等。
會議中心設施規劃設計相關的原則很多,無法一一討論,比如國際性與本地特色、輔助功能的亮點策劃等也很重要。隨著社會進步節奏的加快,會議中心只是作為“開會的地方”的時代已經開始結束,未來的會議中心將成為“工作+娛樂”(work+play)的地方,這就為會議中心規劃設計相關方如投資方、運營方以及規劃師、設計師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3.我國會議中心規劃設計需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
3.1 關于最大會議廳面積與會議室數量問題
最大會議廳面積是整個會議中心設施規劃設計的核心指標之一,會議室數量、宴會廳面積與數量、展覽面積,甚至廚房面積、酒店客房數量等都與之有關。最大會議廳面積設定的參考因素有:所在城市會議市場的特點與發展趨勢、會議中心的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總投資額與占地面積、周邊環境與已有設施的功能優勢等。
會議室的總量與最大會議廳的面積、客房量、設施特點等有關。假如一個會議中心希望接待規模達2000人的會議,那么,最大會議廳的面積可設定為2000平米(除去固定舞臺面積,每人所占面積0.8-1平米),會議室數量至少在25-30個之間,因為2000人左右規模的會議通常在全體會議之后會有20-30個左右的分組討論會。
我國很多會議中心設施在規劃設計時對其它相關因素考慮得會很少,設定最大會議廳面積與會議室數量也都有很大的隨意性。比如我國知名城市的一個會議中心,最大會議廳面積達到了2500平米以上,可配套的小會議室只有一個。北京郊區一家會議酒店,最大會議廳面積近2000平米,配套的會議室數量也不少,可這些會議室的面積都很小,無法舉辦分組論壇。還有的會議中心會議室數量很多,可缺乏大型會議空間,無法接待大型會議,使得這些中小會議室的利用率很低,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酒店的入住率水平。
3.2 會議廳與宴會廳的關系
我國會議中心在規劃設計時,對于會議空間與宴會空間匹配關系的處理存在不少問題,很多會議中心要么是只有會議廳沒有宴會廳,要么是只有宴會廳而缺少會議廳,總之,要想在大型會議結束后舉行大型宴會就很困難。這個讓會議組織者感到頭疼的問題雖然已經引起了會議中心管理方的重視,但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國會議市場的特點是,會議期間一定要舉辦一次或多次大型宴會活動,這一點與西方國家有一些差異。
3.3 宴會廳與廚房的關系
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設計一個面積很大很漂亮的宴會廳遠比建設同樣面積的廚房設施更為重要。這樣造成的后果是,要么廚房面積與宴會廳面積不匹配,要么是廚房與宴會廳的空間關系布置不合理,實際運營很不方便。一般來說,廚房相關面積要與其所服務的宴會廳的面積略小或基本相當,因為很多與餐飲服務相關的功能都要在其中實現,比如食品運輸與裝卸、倉儲、粗加工、精加工、清洗等;服務流、垃圾流等;餐飲辦公與服務人員更衣、用餐、開會、洗澡等。而且,由于餐飲需要大量的現場服務人員,各種流線的設計一定要十分合理,否則既會增加勞動力成本,影響餐飲服務質量。
我國一個城市新建的大型會議中心,廚房面積只是宴會廳面積的八分之一左右,且流線設計很不合理。我國北方一個城市的會議中心,中小宴會廳周邊或上下都沒有相應的廚房設施,餐飲供應需通過百米之外的廚房來完成。這樣做不僅勞動力成本過高,餐飲服務質量也無從保證。至于流線設計不合理的會議中心、酒店就更多了,我們在用餐區經常看見服務人員及餐飲推車在眼前晃來晃去,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3.4 會議中心與酒店之間的關系
與展覽活動有所不同的是,會議往往與住宿、餐飲等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國早些年建成的會議中心很多缺乏配套酒店,可目前的情況正在向好處轉變。根據《會議》雜志所作的統計,2009年-2014年期間投入運營的會展中心、會議中心90%以上擁有自己的配套酒店設施,而且客房量平均達到了1000間以上。由于消費水平的差異,發達國家會議中心的配套酒店以五星級為主,我國會議中心配套酒店一般是四星級加五星級。
3.5 會議室規劃設計常見問題
很多會議中心設施的投資者不太愿意建設很大的序廳空間,覺得會議廳或宴會廳比序廳更重要。從會議市場發展情況看,序廳與其相連的會議廳、宴會廳同等重要——序廳是會議代表在會前、會中與會后交流的重要場所,而相互交流又是會議的主要目的之一。序廳還可以開展一些必要的展覽展示、茶歇等活動。一般來說,理想的序廳空間應該是會議廳或宴會廳面積的1/3-2/3。另外,序廳空間的一側最好有理想的景觀效果,使會議代表能夠從緊張的會議氣氛中放松下來。
國內很多會議中心設施喜歡采用回字形來布局會議中心設施,這種布局方式的好處是能夠聚人氣等,但其弊端很多,因而國外很少采用。其弊端主要有:
一,亂。多個會議共同舉行時中庭空間就會顯得很亂,如果中庭空間較小,混亂的感覺就會更明顯。這種布局模式不利于代表會議期間的交流,舉辦茶歇、展示等活動也很難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如果會議休息期間允許抽煙,中庭內的空氣質量就可想而知。
二,景觀資源浪費。回字形設計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大多會議室都有大面積自然采光窗戶,可會議進行期間并不需要自然光線,也不允許有來自窗外其他因素的干擾。因此,回字形設計實際上是將外界的自然景觀、城市景觀等與會議代表割裂開來,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固定座椅會議室(階梯狀)與平面會議室各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前者的視覺與聲學效果更好等;后者的主要優勢就是可調整性強,可以根據不同規模會議來分割會議空間、布置不同臺型、轉換不同功能(如會議、餐飲、演出等功能的轉換)等。根據《會議》雜志所作的調查,總的來說,固定座椅會議室的實際使用率只及平面會議室的1/10-1/5。因此,從發展趨勢分析,這類會議室所占比例將呈下降趨勢。可如果投資方有專門的用途就另當別論了,比如舉辦政府的兩會、演出活動等。不過,國外一些會議中心設計的座位較少的階梯式會議室使用效果還不錯,比如80-100人等。我國一個主要城市新建的一個會議中心,其主要會議廳是固定座椅式的,這就會影響整個會議中心的運營效果。如果投資方認為需要設計這類會議室,那么數量不宜多,會議室內前后的高低差也不宜太大。
關于會議中心規劃設計方面可以探討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會議室層高的設定、會議空間與餐飲空間、展覽與會議、核心功能與輔助功能(休閑、娛樂、模式、購物、健身等)、不同功能區域裝修色調選擇以及各種流線設計等,本文無法一一探討。會議中心規劃設計是面向未來的,會議中心建筑要用上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多,因此希望我國的會議中心設施,能夠規劃設計得更合理,使用起來更方便,科技與環保水平更高,管理運行成本更低,進而為我國會議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