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具有比傳統經濟形式更加多元化的經濟主題和更加強大的產業關聯度及效益擴散能力,并且已經被視為評價城市現代化程度的主要內容之一。現代會展業在歷經百年后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促進貿易、引進技術、吸引外資、展示形象、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不僅使產業活動的載體自身獲得效益,更重要的還在于能夠在較長時期內促進載體地域內的幾乎所有經濟與人文內容的發展和繁榮。
在宏觀經濟部門中,會展業屬于服務業。由于會展業本身是一種無污染產業,且對整個城市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因此對那些本身地域狹小,但在交通、通訊和對外開放度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的國家或地區來說,發展會展業常常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首選發展戰略之一。首先,會展產業關聯度高且利潤大,具有較強的經濟帶動作用。據國外統計,會展業的利潤通常在25%左右。其次,會展經濟能培養新興產業群,增加大量就業機會。據測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就可以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第三,會展業可以促進科技開發和實現科技成果轉讓,具有技術擴散功能。第四,會展對城市的促銷功能。在以城市整體形象為依托的前提下,展會促銷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提高整個城市的國際影響力。以當前的地區經濟發展現狀和會展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為基礎,大力發展會展事業,對于提高城市競爭力的意義重大。
第一,加強政府對展覽業發展的引導和培育作用,積極促進展覽業的市場化和國際化。在城市會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城市政府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一般而言,政府在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包括為會展業提供基礎設施和政策優惠。但是,單純的補貼、優惠或稅收減免,會產生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效應,從而抵消企業進行創新和發揮主體作用的積極性。因此,政府的職能是創造有利于會展產業發展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城市社會的、文化的、經濟的、法制的等諸多方面,最終使得城市資源稟賦、城市產業特色的優勢更加突出,成為會展產業的中心地域。
第二,加快培育一批有品牌效應的展會和一批有專業水準、有競爭實力的會展公司。讓品牌展會在本城市扎根,必須充分挖掘內在的優勢;同時,隨著展覽的專業化和市場水平的提高,展覽會的主辦和組織工作更多地要依賴專業展覽公司,只有專業展覽機構的成長和壯大,才能提高展覽會的整體水平,促進展覽業的健康發展。要重視會議、節事活動的同步發展,發揮城市的資源稟賦優勢,在“展”、“會”與“節事活動”中有側重地加以發展。
第三,要重視規模和品牌。與國外相比,我們的會展公司比較弱小,規模有限,經營范圍較窄,檔次也不高,沒有自己的品牌,難以與國外強大的會展公司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會展業應該集中優勢資源,努力提高展會組織、策劃、服務的水準和經營管理水平,不斷進行展會活動的創新,爭創名優品牌。在目前的會展經濟條件下,擴大會展企業規模的戰略選擇,要實現多元化與專業化的協調發展,提升會展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四,充分發揮協會等中介組織的自律、規范和協調作用,積極促進會展的產業化。目前,展覽市場的競爭無序和展覽業整體水平低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全國性的行業組織,缺乏一套展覽業的規則,同時也使得政府管理職能難以轉變。因此,當務之急要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制定展覽業的行業規范和服務體系,起草展覽會的等級標準及評定辦法,促進展覽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
第五,有意識、有目的地推進會展產業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會展的魅力之處在于可以現場將產品的特色及時傳遞,并與目標客戶直接溝通,從而在短時間內達成商業合作的目的,這是其他任何媒體無法比擬的。隨著產品服務的細分,就要求會展舉辦更加專業化,這是未來會展發展的趨勢所在。所謂專業化,是指會展產業鏈上的分工專業化、會展活動服務專業化、會展項目運作的專業化。
第六,加強會展專業人員的培訓,建立會展業經理培訓制度。會展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則,需要大量相關的專業人才。為此,通過專業化培訓方式大規模培養會展業人才,已是當前會展業發展十分迫切的任務。因此,為使會展行業管理體制能更好地運轉起來,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已有的行業管理人員進行在職培訓;另一方面要特別強調人才的流動性,吸納新鮮血液,引進國內外的會展專業人才進入到會展行業承擔一部分管理工作,以此來提高會展管理的水平與理念,保障會展業管理體制的更好運轉。
此外,應該加強會展經濟的理論研究,重點在于給出會展經濟更為具體的影響因素和指標,而不是以某幾類因素作為判斷會展中心的標準。對城市政府而言,一方面將城市硬環境和軟環境做綜合的考慮;另一方面,應高度重視文化多樣性和人文國際化,加大城市開放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