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會展”的概念,狹義而言系指“會議”和“展覽”(通常又主要指“展覽”);廣義而言則再加上“節慶活動”、“大型演藝”、“體育賽事”、“獎勵旅游”等內容。關于上海市會展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有以下三個基本觀點。
一、上海市會展業已經居于全國排頭兵的位置
上海市是全國最重要的會展城市,上海市會展業的發展已經位于全國領先水平,反映領先地位的主要標志是:舉辦展覽會的數量和質量位居全國首位;具有設施齊備和反映最好的會展場館;舉辦了創造多個世界第一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具備全國范圍內相比最為完整的會展市場和會展產業鏈;開設會展專業的大專院校數量最多、在校學生和畢業學生也最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也是目前全國各地方性會展中介組織的標兵和模范。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統計工作委員會《2011年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分析報告》表明,在2011年所統計的全國90個城市中,上海市以舉辦674場展覽會、共計953萬平方米的辦展面積,位居全國第一;上海市展覽項目中已有29個獲得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的認證,數量排名在全國各城市中第一;上海市舉辦的國際性、專業性展覽會數量和面積也是全國第一;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的場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一直高居全國首位;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在全國最早實現了對所在區域國際展覽會項目的評估認證;上海市會展業協會還牽頭組織了全國首個區域性會展組織——長三角會展城市聯盟;由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組織的“上海會展論壇”已經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和品牌性的一個會展活動;上海市編印出版的會展專業教材在全國也是最多的。
二、以更高標準衡量上海市會展業的三個尺度
如果我們以更高標準要求上海市會展業的工作,就要找出可以進行衡量的尺度和依據。本文認為,以下三個重要文件可以作為這種尺度和依據。
第一個尺度是《上海市會展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按照此《規劃》的目標,到2015年上海市要初步建成亞太地區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打造成為亞太地區綜合會展服務功能完善、法規制度基本健全、國際高端會展優勢突出、國際化水平較高、市場運行機制較為成熟、展會場館設施較為齊全的國際會展之都;展覽會的面積要達到1200萬-1500萬平方米;要舉辦300個左右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和10個左右有國際影響力的節慶活動;展覽會的市場化水平要達到98%以上。
第二個尺度是《商務部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文件要求全國會展業深化改革創新,經過“十二五”時期的不懈努力,把會展業培育成我國現代服務業的戰略先導性產業,逐步提高我國會展業的國際競爭力,力爭使我國從會展大國發展成為會展強國。為此,要以“整合資源,錯位發展,提高質量,調控總量”為宗旨,以統籌規劃、規范市場、引導促進為核心,處理好全國布局與區域發展、境內展與出國展、國際展與內貿展、政府主導與商業運作的關系,推動會展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三個尺度是《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該報告是今后五年指導上海市發展的根本綱領,也對上海市會展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注意到,在此《報告》中直接涉及上海市會展業的內容至少包括:
對上海世博會給予高度評價。指出:“世博會舉辦實現成功、精彩、難忘;出色完成世博會各項承辦任務,帶動了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市容市貌改善和市民素質提高”。
要求精心謀劃“世博后”這篇大文章。指出:“大力弘揚上海世博會精神……使舉辦世博會真正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持續動力”。
提到特奧會、奧運會、世游賽等重大活動。指出這表明:“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持續增強”。
提出未來五年要緊緊抓住國家重大項目落戶和后世博的機遇。這就包括到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博覽中心這個國家級的會展項目。
要加快中華藝術宮等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這也涉及到對原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改造和利用。
總之,能在《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這樣重要文件中談及會展業,說明上海市會展業已在上海市社會生活中具有相當重要位置。
三、關于上海市會展業更上一層樓的相關思考
根據國家對上海市城市發展的定位,上海市要建設成為“四個中心”,即: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在當前上海市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初步形成的形勢下,上海市會展業如何積極主動配合“四個中心”建設,對上海市會展業發展狀況和發展要求做出評述后,再根據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目標提出以下相關思考。譬如:
在建設國際經濟中心方面,舉辦大型、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按照國際會議與大會組織(ICCA)的統計,2011年全球舉辦國際會議數量的城市排名,中國以北京最高為第10位,而上海僅第24位。不過,2013年ICCA的全體大會將在上海舉行,而且還是ICCA首次在中國舉行大會就擇了上海。對于發展上海市會議業是非常大的利好。
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方面,目前陸家嘴金融論壇已經比較知名,不過在金融展覽會方面還是北京國際金融展覽會的規模最大。為此,上海市可以考慮對相關項目創建或改進。
在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方面,上海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性展覽會已經做到全國數量最多,面積最大。但在這些著名的展覽會中如何進一步有針對性地結合上海市發展現代高端制造業的需求,組織技術交流、項目合作,加強產品推銷、品牌塑造,似乎還有不少可以改進和提升的余地。
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方面,上海曾舉辦過全國性的“物流節”活動。但在努力創建有世界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航運與物流高層論壇”方面尚有可為之處。
四、上海市會展業“引領全國”、“服務全國”的作用如何更突出?
我們注意到在《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上的報告》中已經提出,上海市要進一步增強服務全國的能力。而對上海市會展業來說,則既要“服務全國”,還要“引領全國”。
上海市會展業服務全國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目前,在上海市舉辦的展覽會當中,特別是在那些具有影響力、大規模、國際性的展覽會當中,絕大多數是由全國性行業協會舉辦,并面向全國。譬如,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原來是在北京舉辦,現在已轉移到上海舉辦了多屆。按說上海市的紡織產業已經大量轉移到外地,但是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和全國的經濟中心,其對外的輻射力和吸引力都為參展商非常看重,非常希望到此辦展。所以,這個紡織機械展覽會在上海辦得比在北京更大,而且發展勢頭很好。
再如,2007年由上海市會展業行業協會牽頭,聯合19個城市組成了“長三角會展城市聯盟”,目前已成功運轉五年,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今后,上海市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去做,或者說全國會展業界非常希望這樣做。譬如,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的工作經驗就很值得總結和推廣;上海市會展院校教育和會展在職人員培訓,以及對長三角會展從業人員的考證評級等做法也需要得到總結和推廣;上海市借助會展協會和會展院校的力量,積極完成政府和企業的委托研究課題,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更可以進行總結和推廣。因為,上海的這些經驗對全國各會展城市都很有針對性和很有參考價值。
當然,上海市在服務全國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譬如,外地單位在上海市舉辦展覽會前需要得到上海市有關主管部門的認可,然后才能向自己主管部門報批。有時等待上海認可的時間顯得過長。又譬如,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好、設施齊全而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于是,因“厚此薄彼”而產生了一些矛盾和問題。而且在以往一段時期內,該博覽中心的外包服務曾管理得不夠好,以致北京有多個展覽會舉辦單位集體向上海市政府投訴。
五、在“后世博”和“新國博”的形勢下上海市會展業如何創新?
當前,上海市會展業所面臨的形勢可以用“后世博”和“新國博”來概括。前者涉及到世博會后留下的大量場館設施如何更加有效利用的問題,特別是如何能夠吸引到更有影響力和品牌性的展覽會項目進駐。這還是需要再下一番工夫的。
正在建設的國家會展項目——中國博覽中心則更是非常引人注目。首先,新的博覽中心建成后將一下子帶來40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必須要有足夠的展覽項目予以充實跟進。商務部提出的在上海創辦“中國博覽會”和“技術交易會”等新項目,都是部、市共建的“大手筆”、“大動作”,也是必須完成好的“大文章”和“大作業”。
而幾乎同時,商務部還與天津市合作上馬國家會展項目。這也是一個40萬平方米的大展館、大投入,其帶來的競爭形勢將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與這兩個大項目遙相呼應的還有重慶市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仍是一個幾十萬平方米的“龐然大物”。于是,在未來兩年內,全國將徒增出上百萬平方米的展館面積,一方面會給中國會展業帶來一個新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必然會給上海市會展業帶來新的壓力。對此應當予以充分的預估和準備。
關于在上海的“中國博覽會”和“技術交易會”這兩個大項目,其創新的要求都非常高。一是,“中國博覽會”如何與廣交會打好“時間差”,是一個需要很好研究和落實的大課題;二是,2012年5月商務部與北京市剛剛成功創辦了“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京交會)”,現在要把作為服務貿易一部分的“技術交易”再分離出去搞上海的“技術交易會”,其難度也將很大。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期待“風雨過后是彩虹”。
六、如何加強會展理論研究帶動上海市會展工作發展?
“加強會展理論研究”已列入《商務部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在加強會展理論研究方面具備了很好的條件。前不久上海大學成立了會展研究院,我本人也有幸成為其客座研究員。事實證明,會展理論對于會展實踐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和指導性,而且對會展理論的需求程度能夠反映出會展產業的發達程度。如何加強會展理論研究以帶動上海市會展工作的更好發展,可以說是今后上海市會展業更上一層樓的一個關鍵問題。
當前上海市會展理論研究的課題似可考慮:關于會展業主要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機理問題;關于會展業與服務貿易的相關性問題;關于會展業對相關經濟部門和服務消費的拉動作用問題;關于上海市在建設“四個中心”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發揮會展業的功效與作用的問題;關于上海市發展“大會展”的戰略和路徑問題;關于上海“中國博覽中心”項目在全國會展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關于上海市發展文化會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