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城市會展業的主管部門都十分推崇展會,因為展會能吸引媒體、公眾的眼球,更能吸引高層領導的關注和好感。一個10萬平方米的展會,幾十萬名展商、買家云集,熱鬧非凡,確乎能造成一時的轟動。正因如此,許多城市都大力建設高標準展覽場館,卯足了勁準備大干一場。
北京市貿促會原副會長儲祥銀以他多年的研究和豐富的辦展經驗,多次提醒業界和政府主管部門:發展展覽業需要產業基礎,或者極為便利的交通中樞、物流優勢。此乃肺腑之言、至誠之言,他絕沒有給展館建設、發展展覽業潑涼水之意。
至少有一個城市聽進去了,這就是蘇州。
蘇州毗鄰上海,離南京也不遠,產業優勢不是很明顯。正在建設的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項目不但面積龐大,且占據了極為難得的區位優勢,周邊的杭州、寧波、蘇州、無錫、南京等城市的展覽業都將面臨巨大壓力。對于主辦方而言,如果能在上海虹橋辦展,就很難找到去周邊城市辦展的理由了(除非這些城市給予慷慨的場租優惠或者補貼)。怎么辦?是調整方向還是按照既定方針辦?這些城市必須做出選擇。
蘇州做出了選擇。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及上級主管部門蘇州市工業園區管委會高層走訪了會議業做得比較成功的城市,琢磨如何發展會議業。他們來北京參觀中國(北京)國際商務及會獎旅游展覽會(CIBTM),去年年底還專門由蘇州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帶隊到國家會議中心進行交流座談,探討如何開發會議市場。言下之意,蘇州的會展業必須轉型,需要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項目這個“龐然大物”投入運營之前重新定位,著力發展會議業。大概在兩年前,大虹橋項目剛剛浮出水面,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就為了擴建會議中心考察了國家會議中心。
蘇州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上海作為國內商貿業最為發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背靠的長江三角洲經濟活躍、制造業領先、個人購買力強且中產階級數量龐大、交通便利快捷、辦展環境良好,發展展覽業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緊鄰上海這個大都市,是蘇州的優勢,也是蘇州發展展覽業最為突出的劣勢,競爭在所難免。不能改變競爭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事實上,蘇州發展會議業的優勢十分明顯,旅游資源豐富,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有利于吸引社團會議和公司會議。作為上海的后花園,蘇州一直受到上海人的喜愛,中國、新加坡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本身就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會議目的地(諸君請千萬不要被“工業”兩字所迷惑,蘇州工業園區首先就是一個大花園)。
我曾在不同場合說過,對于大多數城市來講,應該花大力氣發展會議業而不是盲目發展展覽業。原本展覽業并不弱的蘇州,這次轉向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上海大虹橋項目的刺激,但實際上是發展展覽業碰到瓶頸的必然選擇。因為競爭必然導致拼場館規模,而場館的擴建、新建又會引來場館之間更為激烈的競爭。蘇州的選擇,也可以是其他城市的參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