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紡織大國,中國紡織工業成為世界紡織產業鏈的引擎。與此同時,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展覽也快速發展。
一、 “十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發展概述
加入WTO成為最受益產業之一的中國紡織業,在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中,中國紡織業具有產業鏈完備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等比較優勢,是國際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行業之一。隨著經濟增長方式快速轉變,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自助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競爭力大大提高,從2001年到2005年,我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凈值增長約85%,銷售產值增長1.74倍,纖維加工總量已接近全球1/3,中國進口棉花從11萬噸增加到265萬噸,進口化纖原料從560萬噸增加到1300多萬噸,進口先進裝備用匯達200億美元,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紡織機械購買國。入世后中國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對國際市場上紡織原料、機械裝備、染化料等方面的需求,中國紡織工業為世界紡織服裝企業創造了重要投資環境。“十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合同利用外資達533億美元,年均增長34%。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了穩定的貿易環境,出口效益不斷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
二、 “十五”期間我國紡織業展覽市場概況
“十五”期間我國的紡織業展覽會在企業開拓市場、品牌建設,促進行業信息交流、技術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舉辦展覽會成為紡織品市場和市場營銷體系構建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推動著我國紡織業的持續發展。五年間中國紡織行業的展覽市場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目前已形成了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展覽體系,展覽會從紗線、面料、輔料、化學品到針織品、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紡織機械,幾乎涵蓋了紡織業產業鏈中的各個領域。
由于近年來國內消費需求和出口的持續發展,拉動了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增長。中國的開放市場也為世界紡織服裝及相關產業提供了商機。我國紡織行業中存在交流渠道少和不暢通的情況,這嚴重阻礙了面料企業的產品開發。專業展會使上下游企業直接面對面進行交流,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品開發,這有助于使紡織業更有活力。
“十五”期間,我國舉辦的紡織服裝展覽會每年總數大約300個左右。5年展出總面積大約400萬平方米,專業參展商5年合計近6萬、觀眾人數超過300萬,主要舉辦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組辦商中表現突出的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中紡商會所屬中紡聯(北京)會展公司等。其中,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境內舉辦的7個展覽會全年總展出面積31.
“十五”期間我國的境外展覽會在實施我國紡織業“走出去”政策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每年不僅成功在境外舉辦紡織服裝展覽會,而且組織企業赴歐洲、亞洲等國家參加紡織業的展覽會,如巴黎TEXWORD、法蘭克福HEIMTEXTILE等,5年出展攤位總數近2000個。
有關官方網站公布資料統計情況來看,其中最大的4個展覽會的展出面積大約占73%,參展商和觀眾大約占23%,說明全國紡織領域展覽業的一大特點是展會集中度較高。
2005年3-4月之間,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四個紡織行業展會幾乎同時在北京舉行。四個展覽涵蓋了紡織業主要產業鏈的紗線、面料、針織、服裝服飾行業。紡織工業協會將四展會同時在一地舉行還是首次,目的是打破目前紡織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連通整個產業鏈,促進紡織行業資源共享,為紡織企業的有效溝通創造條件。
除了專業化的展會運作外,“十五”期間,我國的紡織業獲得強有力的產業政策支持,十分重視展會期間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一些組辦單位在展會現場設立知識產權咨詢調解辦公室,或者制訂《展覽會知識產權規則》、《展覽會知識產權投訴程序》,要求參展商在參展前簽署《知識產權承諾書》等。
總體來看, “十五”期間的全國紡織業展會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性日益強化,展會規模、質量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未來我國境內展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為適應世界貿易自由化的大格局,扶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境外參展項目的實施將大力加強。
三、 “十五”期間我國紡織業主要知名展覽會簡介
按舉辦地不同可將 “十五”期間在我國舉辦的紡織服裝類展覽會劃分為境內展、出國展兩大類。
(一)境內展
我國境內紡織業展覽會 “十五”期間取得很大的進步,以下對我國紡織業上中下游產業鏈上紡紗、面料、針織和服裝四個細分行業各自擁有的四個代表性展覽會分別加以介紹。
1.中國國際服裝博覽
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見證了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
堪稱一部中國服裝產業的現代史。 經過多年的歷練,創辦于1993年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已經成為一個時尚性、國際性、廣博性的服裝專業博覽會,在見證著中國服裝產業發展變革的同時,也被公認為中國服裝產業的標志性符號。
服博會的展覽面積和參展商已分別增長了12倍和2.56倍。由最初的1萬多平方米、391家參展商,發展到2005年的12萬平方米(分兩期舉辦)、1000家參展商。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社會衣著類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237億元人民幣,年度增長約為10%,中國高收入奢侈品消費層人數約為5000萬,而2004服博會的成交額約為36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服博會也讓海外服裝業人士對CHIC有了一個全面地了解,從而也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服裝產業在海外的知名度。
表1:2005年中國國際服飾服裝博覽會簡況
展會名稱 |
2005年中國國際服飾服裝博覽會(CHIC) |
||
所屬行業 |
服裝行業 |
舉辦場館 |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
開始日期 |
|
結束日期 |
|
參展范圍 |
第一期 男裝.休閑裝(海外展團包括女裝) 正裝、商務休閑裝、時尚休閑裝、運動休閑裝、 皮革服裝、 牛仔裝、服飾品、CAD時尚資訊、其它 第二期 女裝.童裝服飾品(海外展團包括男裝) 時尚女裝、休閑女裝、晚裝/禮服、CAD、皮草/皮革服裝、 內衣、童裝 、服飾品、民族服裝、時尚資訊 |
首展年份 |
1993 |
舉辦周期 |
1 |
入場券 |
專業觀眾憑邀請函 |
主辦單位 |
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 |
門票費用 |
20元人民幣 |
參展規模 |
兩期展出面積12萬平方米,設有20多個專區,參展商1002家,專業觀眾達12.6萬人,比2004年擴大了 |
||
承辦單位 |
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 |
||
展會簡介 |
1993年創辦,作為紡織服裝產業傳統的經典展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是行業內歷史最長、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博覽會,也是中國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展會之一。 |
2.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
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每年分春夏、秋冬兩屆,分別在北京、上海舉辦。為了促進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及紡織品市場的繁榮,增強紡織業國際貿易及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自2001年與每年秋季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整合攜手之后,在主辦方的全力打造下,展會凸顯了商貿合作的宗旨,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
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展品類別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服裝面料及輔料;二是各類室內裝飾面料;三是家居用紡織品。從已舉辦的10屆“面料展”看,它是我國目前紡織品展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展品覆蓋面廣、參展商及專業觀眾最多、交易效果最理想的專業性展會。展覽面積達
3.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home)
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home,由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和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德國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home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分別是1995年在北京,1996-2005年在上海)。
到2004年,該展會已發展為具有46000平米參展面積的亞洲最大的家用紡織品專業貿易博覽會,2005年參展面積達到70000平米。
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home的十年發展,見證了中國家紡行業蓬勃發展整個過程,為家紡企業提供了商業貿易的重要平臺。
2005年展會擁有專業觀眾26136,許多家紡企業和專業買家都是通過這一博覽會逐步走上國內外貿易的舞臺。而每一屆博覽會,主辦者都會邀請眾多的國內外貿易商、買家、代理商,同時,眾多的專業媒體也對博覽會的發展動態進行一系列的跟蹤報道,使博覽會成為海外家紡買家在中國的主要采購基地,也是國內家紡行業商家與企業的重要洽談會。
4.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
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每年分春夏、秋冬兩屆,分別在北京、上海舉辦。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源于50年代的計劃經濟時期,當時以供應會的形式緩解資源緊缺、商品供應不足的矛盾。從70年代末期開始,國家改革開放各種政策出臺,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供應會上商品貨源增加,品種豐富,供需逐步趨穩。進入80年代,針棉織品生產逐漸發展,完全擺脫了緊缺的局面并轉向充裕,供應會的形式也隨之改變為交易會。
1990年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成立后將過去的春秋季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并不斷的改進運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先后提出“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與國際博覽會接軌”的策略和“國際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的辦會要求,使“中針會”的規模不斷擴大,并形成了遍布全國各地的客戶群。具體操作機構“中紡聯(北京)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是近期成立的新型現代化企業,由多家成功舉辦過多屆“中針會”的省市紡針織品總公司共同投資組成,其不斷與國際接軌的辦會理念,誠信服務的經營宗旨,科學規范的運作方式,創新開拓的企業追求,深得參會者的好評。
主辦單位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在國內擁有500多家大型團體會員,形成了龐大的采購網,為成功召開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奠定了基礎。目前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已將“中針會”相對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綜合功能較強的城市,并創造條件向完全固定辦會地點和時間過渡。協會還在加強與國際專業展覽公司的聯系,醞釀將“中針會”擴大為國際博覽會,引進國外的知名品牌和采購商,為中國的針織企業走出國門和整個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表3:2005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簡況
展會名稱 |
2005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 |
||
所屬行業 |
服裝行業 |
舉辦場館 |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
開始日期 |
|
結束日期 |
|
參展范圍 |
各種內衣、休閑時裝、毛衫、床上用品、家居布衣、紡織面料、毛毯毛線、巾類襪品、文胸寢服、針織輔料、皮草制品、針紡機械、其它相關產品 |
首展年份 |
20世紀50年代 |
舉辦周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