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說的話題繞不開半年來在服務方面“飽受詬病”的國家會展中心,撇開國家和區域戰略布局的投資沖動,或者說是“會展地產”的范疇不論,僅從行業趨勢的角度談下個人認識。
上海大虹橋乃至天津立項的國家級部市合作的會展綜合體,其前提假設的一點或許是規模效應,即未來展會規模和數量的無限擴張。因而超前構筑超大型展館,則具有前瞻性的競爭優勢。“世界展覽看德國,未來發展看東方”,跨國展覽資本近年來在中國的快速擴張、行業性專業展會的做大做強、宏觀層面的鼓與呼,無不詮釋著這一理念,就在現實中也可找出眾多的擴張范例,畢竟規模意味著效益,資本追逐利潤是其本性,規模是實現利潤的重要路徑之一。
以亞洲博聞(中國)公司舉辦的“上海國際酒店用品博覽會”為例。截至今年,該展會已舉辦了24年,通過引進、培育、并購等方式,目前旗下包含餐飲設備綜合、桌面用品、酒店布草及紡織品、客房電器及用品、酒店IT及安防設備、康體健身與休閑娛樂、食品與飲料、咖啡與茶、烘焙及冰激凌、葡萄酒與烈酒、酒店設計、酒店建筑等13個主題展區,展出面積達20萬平方米。相信未來通過對酒店用品產業鏈的不斷細分、分主題和活動的不斷創新、運作手段的不斷提升,展會規模會有更大的擴張空間。
以上是行業展會擴張的個案,從比較分析的角度入手,筆者以全球知名的家具展為例給出一組數據。
國際上認可的頂級家具展為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德國科隆國際家具展、美國高點家具展三個。
米蘭國際家具展自1961年開始舉辦,到目前為止已舉辦了50多屆,主要包括米蘭國際家具展、米蘭國際燈具展、米蘭國際家具半成品及配件展、衛星沙龍展等系列展覽,被譽為世界家具設計及展示的“奧斯卡”與“奧林匹克”盛會,展會凈面積達20.48萬平方米、毛面積為34萬平方米。
德國科隆國際家具展始于1949年,是目前世界最負盛名的家具展覽會,每年一月在德國科隆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展會面積約29萬平方米,每屆都有來自全球的逾千家企業參展,吸引著約13.5萬名觀眾到會參觀。據展會官方統計,2014年科隆家具展展出面積達24萬平方米,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1350家企業參加。
美國高點是以家具展覽為主要商業活動的城市,長期以來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和參展商。高點家具展始于1913年,每年兩屆,分別于每年的4月與10月舉行,每屆展會都會吸引2200家以上參展商,占據180多座展樓,總展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同時還吸引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美國各個城市的7.5萬名專業買家到場參觀洽談。
相較于國際三大家具展,國內家具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業已形成自己享譽全球的三大展會,即廣州家具博覽會、中國國際(上海)家具展和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規模分別為68萬平方米、30萬平方米、78萬平方米。而與其相對應的展館分別是廣交會展館約30萬平方米(今年9月,廣州家具秋季展移師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20萬平方米,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15萬平方米。多出的展覽面積從哪里來?分期舉辦或搭建帳篷。展館有其自身的運營成本考量,其出租率不能完全憑借一年一二個超大型展會來維持,因而場館的規模未必越大越經濟。
從行業性展會的角度分析,產業鏈的延伸,裂變出眾多的“子展”、“分展”,諸如家具產業,從最初的終端產品展示銷售,逐步向產品設計、研發、加工設備(木工機械)、原輔材采購(夾板,深加工、皮革、油漆等)、家紡、燈飾等領域延伸。眾多的家具品牌聚集在一個展會之中,形成一個個規模不斷擴大的綜合系列展示廳。就目前情況來看,只要自身運作水平保持穩定,品牌展會的功能和品牌影響力足以支撐其不斷穩定增長。在其展示和營銷的功能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參展企業對展位租賃面積存在“無限”擴大的需求可能。試問,展館可否依托某類展會的擴展而無限地擴大規模?服務是否能夠與展會規模的擴張相適應?在規模急劇擴張的運作中,展會自身能否駕馭一個產業的多樣化需求?
從行業性展會的另一角度來看,通過多年的觀察和實踐,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某種業態因其自身的特點,在展會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很難再有大的變化,基本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這里不做詳細分析,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自去年以來,業內議論更多的話題是商業模式,無論宏觀還是微觀,言必稱O2O。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顛覆了傳統的行為理念,大量的實體經濟模式飽受電商的“摧殘”。大約10年前,會展業界就存在關于未來實體展會與虛擬展會的交鋒,眼下早已成為過眼云煙,因為互聯網的日新月異,在“看不懂”的同時變成了“來不及”。互聯網技術正快速地改變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否可以做出這樣一種預測:未來,所有標準件,無論用于生產還是生活(不僅僅是日用品),都可以通過物聯網載體獲得,因為現代服務業中所涉及的技術(互聯網)和服務(物流、金融等)足以承載這一社會經濟功能。如果將這種假設延伸至實體展會,將呈現出怎樣的一番“景致”?
仍以家具展為例。
家具終端產品的展示和貿易將會通過眾多的大型家具賣場、專賣店、工廠店、加盟店和電商來實現,家具展會占場面積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將從實體展會中退出。實體展會展什么?目前可以預見的內容將包括定制、收藏、設計和體驗產品。定制家具已走入尋常生活中,如櫥柜和衣柜,甚至包括辦公類家具;紅木家具是近年來各家具展主辦方主打的分展,因為與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質相關;新款設計或新的設計理念,將極大激發家具人士和公眾的靈感,從而提升整個家具行業的水平;體驗是未來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重要一環,家具展已吹響家居文化的沖鋒號,家紡、款式、家飾、燈飾、智能家具等融為一體或不同匹配的家居環境,需要通過體驗來獲得。這里舉個淺顯的例子:筆者所在公司在培育的婚慶家博會上,引進一家婚紗攝影機構,這家參展商在其系統中收羅了各類風格的婚紗及其相應場景,觀眾可根據自己喜好,不斷嘗試各類婚紗,植入不同的婚慶虛擬場景中,選擇最佳的搭配組合。如果這一虛擬設計配置了3D打印,則一切皆為可能或現實。
因而,對于發軔和成長、成熟的展會來說,其未來的模式和內容將按照個性化的需求,以追求產品文化為目的,策劃和運營引導行業發展趨勢。如此,我們是否還需要單純追求超大的展會和場館?畢竟,展會或是展館都不可能無限地擴張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