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隸屬于服務業,即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包括大型國際博覽會展覽會、交易會、運動會、招商會、經濟研討會等,吸引大量商務客和游客,促進產品市場的開拓、技術和信息交流、對外貿易和旅游觀光,并以此帶動交通、住宿、商業、餐飲、購物等多項相關產業的發展。會展經濟的發展是第三產業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標志,是現代城市發展、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會展業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即在同業中具有虹吸性和排異性,在相關行業中具有促進發展的關聯性和拉動性。
根據會展業的發展規律,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廊坊已經具備打造北方會展中心的條件。
一、京津冀會展業發展狀況
1、北京市會展業發展狀況。2014年,北京會展場館硬件設施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室內展覽總面積達到60多萬平方米,舉辦展會總數達到460多個,展覽總面積達1200多萬平方米,2015年全市會展業收入達到300多億元,成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支柱。
2、天津市會展業發展狀況。天津國際展覽中心,天津濱海國際會展中心、天津體育展覽中心、梅江會展中心四大專業展館總建筑面積28.8萬平方米,室內展覽面積17.6萬平方米。2014年全市共舉辦展會158個,會展直接收入超過9億元,對全市GDP的拉動達到80多億元人民幣。從事會展業的專業人才超萬人,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
3、河北省會展業發展狀況。河北省境內共有可舉辦會展場所(含體育館)28個,總建筑面積55.56萬平方米;現有專業會展場館12個,室內展覽面積21.7萬平方米。2014年河北省境內共舉辦展覽項目298個,總展覽面積284萬平方米。會展直接收入16.5億元,拉動相關產業收入156億元。
二、京津冀會展業加快資源整合和協同發展的必要性
1、當前我國會展業更趨向區域化、聯盟化發展。2014年全國共舉辦各類會展7000多個,我國正在由會展大國向會展強國邁進。在區域分布上,基本上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成都、西安、昆明等會展中心城市的環渤海會展經濟帶、長三角會展經濟帶、珠三角會展經濟帶、東北會展經濟帶及中西部會展城市經濟帶等五大會展經濟產業帶框架。每一個會展經濟帶都是一個巨大的城市經濟走廊或區域聯動,直接體現了城市集群化效應的結果,其中北、上、廣會展集群化作用作為明顯。
2、會展業非北京、天津兩大都市核心功能。按照最新的京津冀三地的具體功能定位:北京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和改革先行示范區;河北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去年7月,北京市制定出臺了《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明確了新增產業和功能的底線,這是全國首個以治理“城市病”為目標的產業指導目錄,會展業也在限制之列。
3、會展業的本質不適宜在北京、天津持續發展。由于會展業的極化作用和虹吸效應,京津兩極會展業過于“肥胖”,而又存在同質競爭。在新的功能定位下,由于會展業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因而加重了京津的“大城市病”。以北京為例,每年1200多萬平方米的展覽,會帶來5000多萬人次的參展商、采購商,再加上展期集中,逗留時間平均在4天左右,全年給交通造成了壓力達2億人次。居統計,2015年全國十大最堵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均在其列,這其中,會展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從國外發達會展城市看,會展中心都建在大都市的周邊。而將廊坊作為環渤海會展中心,既可有效緩解京津的交通壓力,又能滿足產業融合需要。
4、會展業的整合可帶動其他產業的協同發展。由于會展業處于現代服務業高端位置,又與生產、交通、旅游、餐飲等產業密切關聯,其拉動相關產業系數為1:9。因此,會展業的整合,不僅改善同質競爭的局面,更可加快京津冀產業的融合與協同發展,形成分工明確、結構合理的城市功能與產業布局。
三、廊坊成為京津冀乃至北方會展中心的條件
成本居高不下,交通環境差一直是北京會展業的短板。長遠看,天津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將廊坊打造為京津冀乃至北方會展中心,不僅較好的解決京津大城市病問題,而且還較好的滿足了積京津會展業的持續發展的需要。可謂一舉三得。
1、廊坊會展業發展的基礎。廊坊市現有展館3.5萬平方米,兼具會展場地2萬平方米。擁有可同時接納5000人的香河第一城會議中心。2014年全市共舉辦重點展覽會69個,展覽總面積85.7萬平方米,其中1萬平方米以上展覽會達41個。在全國124個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評分中,廊坊市排名第26位,居河北省第1位。并摘得2013-2014年度“全國優秀會展城市”榮譽。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榮獲2013-2014年度“中國十佳專業特色展會”。形成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管道大會、環渤海汽車后市場服務節、河北省國際綠色產業博覽會、河北國際名鴿展覽會等一批品牌展會。
2、區位交通優勢。廊坊處于京津發展軸中心位置,距北京市區40公里,距天津市區60公里,1小時交通圈內有北京、天津兩個國際機場,以及天津港;路網密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特別是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新規劃的交通體系,及京津冀一卡通的實施,使廊坊在海陸空方面擁有全面和立體的便捷交通體系。廊坊市這樣的區位優勢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3、成本優勢。廊坊地理上與北京、天津緊密相連,但與其發達的現代產業體系相比,在各項商務成本方面有極大的價格優勢。在廊坊辦展不論是從場地租金成本、展位搭建成本、人力成本、客商接待成本等各個方面均優勢顯著。我們的場地租金僅為北京的1/3,甚至更少。其他成本也明顯低于京津石三地。可以說,廊坊是成本凹地,辦展寶地。
4、符合河北省及廊坊市發展定位。會展業被譽為“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大力發展會展業,即符合河北省與廊坊市產業功能定位,又可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保城市建設。
四、加快京津冀會展業協同發展,努力將廊坊打造為北方會展中心城市的舉措
通過以上分析,廊坊是京津冀會展業協同發展做好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建議中國貿促會牽頭整合京津冀會展資源,協調各方力量,將廊坊打造為更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北方會展中心城市。
1、堅持頂層設計,統籌交通,賓館、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
京津冀會展產業的協同發展需要政府來推動,納入到產業布局中加以考慮。一是統籌做好交通,賓館、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按照有利于會展業及其他產業發展的需要,完善配套建設。二是對京津冀會展產業進行合理分工,積極引導廊坊成為京津冀會展業的主辦地,促進會展項目資源的流通。對與京津發展定位相符合的會展項目可繼續留在京津舉辦,再逐漸向高端型發展。
2、建設高標準的大型國際化會展中心。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香河第一城作為會議中心,按照打造北方會展中心的標準,在廊坊開發區建設100萬平方米以上的高標準展館作為展覽中心。同時引進與機場、車站相連的快速交通方式,為參展商、專業觀眾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展館的建設由京津冀+廊坊四方出資共同建設,實行股份制管理,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
3、建立區域會展聯盟與合作機制。在全國5大會展經濟帶中,聯盟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長三角、珠三角已經建立了會展聯盟,東北會展經濟帶正在醞釀中,這些區域希望通過建立聯盟合作機制,實現合理分工,避免無序競爭,實現協同發展。2014年底,北京市貿促會、天津市貿促會、河北省貿促會在京共同簽署《京津冀貿易促進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意在通過打造國際性經貿交流活動和會議展覽協同發展。未來廊坊市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擴大對外宣傳廊坊會展城市,引起社會各界共識,特別是京津冀政府高層的認識。二是積極倡議建立京津冀會展業聯盟,形成京津冀+廊坊的會展業發展機制。三是引導全國性行業協會落戶廊坊,在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的同時,也引進了會展項目。四是加強與京津的功能合作,形成以功能鏈引導產業鏈、以產業鏈引導資源鏈的發展思路。五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特別是在會展服務、餐飲住宿、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與利益分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