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泛珠三角城市會展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廣州)會展教育合作創新大會、第八屆中國會展教育與科技發展論壇暨第七屆“遠華杯”全國大學生會展創意大賽,在廣東工業大學閉幕。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會展產業的蓬勃發展,會展教育應運而生,圍繞會展實踐,特別是會展產業鏈的重度垂直,會展教育不斷得以創新發展。肥沃的土壤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會展理論,各類會展教育論壇、大賽次第展開,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斷改進。
眾所周知,應用型學科往往滯后于實踐,會展學科同樣如此。長期以來,其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結構性背離,成為學界與業界的痛點,雙方多年來致力于打通兩者的閉環,而“骨感”的現實總是每每聽到這樣的聲音: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你們培養的人才,企業用不了?企業無專業人才可用,教育為市場疲于奔命。甚至有一種苗頭閃現:你走你的市場,我做我的研究,會展理論教育成了精致化的象牙塔。
本次論壇除主論壇外,根據不同的主題需求,舉辦了院(校)長、系主任圓桌會議,研究生論壇,校企對接會,獲獎項目對接會,企業實習兼職招聘會以及會展院校與企業成果展示會等,圍繞會展教育,聯動政、企、產、學、研多方,共同商討會展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解決當下會展人才的供需矛盾問題。其間,由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田衛民教授提出的“體驗式教學”思維,引起與會者的關注。
田衛民認為,與成熟的授課式、互動式方法不同,會展教學更應當采取體驗式教學方法,如活動實訓室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則是通過各類大賽的成果予以體現。其中,體驗式教學是方法論,活動實訓室是教學方式,有別于固化在設備、儀器、場地等方面的傳統方式,更加強調與現實的結合、與虛擬等新技術的結合等。
一般意義上,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存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從展覽的特點來看,從策劃到運營,事前的情景代入感非常重要,現場的表現力(展示能力)更需要在策劃階段予以充分推演、反復論證。
從歷屆會展大賽來看,那些獲得高分的團隊,其成功之道更得益于通過恰當的表現形式將評委和觀眾帶入現實的場景中,領略展會的閃光點,激發對其所策劃展會中的創意點的理解。而獲評不高的團隊,往往較多體現在僅僅是對其策劃案的復述。如若在平時的教學和實習中能植入情景式、體驗式的方法,或可增強學生對策劃項目的提煉能力和想象空間。
另一個方面的佐證來自于長期以來飽受會展學生詬病的問題,即學生實習往往被當做廉價勞動力使用。據他們反映,會展實習從事的是貼信封、搬運資料、交通引導等事務,與想象中的會展項目管理落差很大。
這一問題目前已經得到紓解,一是展覽項目機構加大對實習生的展前培訓,不限于某一局部環節的工作布置,而對展會項目和實踐服務技能進行全方位的講解,以期達到充分理解各個環節的目的,強化前后項服務環節的有效銜接,提升整體服務素養。二是院校會展專業已開展學年度的實習計劃編排,提前預知承擔的實習項目,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針對特定項目事前輔導。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接受和擔當的工作任務,于過程中及時回放,復原服務場景,與課堂知識相比對,找出差距和問題,形成相應的作業指導手冊,引領整個實習小組的工作。
當下,應用型學科正緊密結合專業特點,關注和探索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建立,冀以為社會、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高質量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