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龍:智能時代呼喚會展生態圈
發布時間:2018-08-27 更新時間:2018-08-27 作者:道同共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周景龍 點擊次數:6523
近段時間,一篇《一文看懂小米生態鏈》的文章被微信朋友圈不斷傳播,引起各界關注。于是,筆者也在思考:進入智慧時代的會展業,隨著會展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推進,未來,具備數字智能的會展企業必然會圍繞核心客戶的需求整合相關業務,形成會展模式的生態圈。這是因為,會展具有建設生態圈的基礎和條件。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生態系統(Ecosystem)是指在一個特定環境內,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環境的統稱。在當下的創業者中流傳一種說法:在找投資人時,如你大談特談市場規模和盈利前景,投資人連眼皮都不會抬一下。若你說到商業模式,投資人或許會抬起頭來顯示出一點興趣。但如果你提到“生態圈”,這時的投資人一定會兩眼放光。盡管這種說法有些夸張,但足以表明商業生態圈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商業生態圈?它是指商業活動的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建立一個價值平臺,且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要關注其所在的價值平臺的整體特性,通過平臺撬動其他參與者的能力,使這一系統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并從中分享利益。
也就是說,商業生態圈最大的價值是讓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從整體的高度審視整個商業的發展,以對其有深入的認識,并由此對自身進行更加精確的定位,以適應充滿生機同時又危機四伏的商業生態圈。
筆者認為,相比其他行業,會展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平臺,只是目前的狀態是會展產業上下游仍然固守供應商與客戶的關系,尚未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還在延續工業時代明確分工的邏輯。現階段,會展業為什么要跳出傳統工業時代的分工邏輯?這是因為,當下已經進入以連接為特征的信息時代。特別是移動設備、大數據、傳感器、定位系統、社交網絡的應用普及后,商業元素的可連接性大大增加,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對話都變得更精準、更可靠、更高頻了,商業關系不再像工業時代那樣棚、格分明。這里并不是說“分工”不再重要,而是說“分工”與“連接”必須并肩而行,疊加起來共同發揮作用。置身智能時代,行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跨界合作成為新的商業秩序。當企業的競爭與合作范圍無限放大時,就意味著進入一個“無界”的競合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會展企業如果還不懂得如何連接萬物,即使核心競爭力再強大,也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換句話說,進入智能時代,工業時代分工邏輯正在被顛覆。今天的商業環境變得異常易變、不確定、復雜和模糊,使會展企業必須要與產業鏈上下游、跨界合作伙伴甚至競爭對手連接,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同時,得益于移動、數據、定位、傳感器技術的成熟,商業元素之間連接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強。所以,商業生態圈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彼得德魯克曾說過:“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而是延續過去的邏輯。”而生態圈就是在智慧時代下新商業邏輯的一個重要標簽。
在筆者看來,建設會展生態圈,除滿足參會者本身的商業需求之外,如果通過并購合作能夠滿足他們參會時吃住行等方面的外延需求,也是有著巨大商業空間的。簡單說,會展生態圈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圍繞同一客戶群,通過建立圍繞同一群體的多類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但同時,建設會展生態圈也提出新挑戰:生態化發展適合于數字能力比較強的企業,如果沒有數據化能力,談不上生態化發展,起碼不是新商業生態的發展思路。但生態圈的生命力一旦被激活,就會在競爭中發揮更大的優勢。